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必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错别字的意识。2、能够分析出现错字的原因。3、能针对写错字的现象提出改进建议。4、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减少错别字,提高识字质量。教学过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很多错别字,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组成“错别字纠查小分队”,收集你身边的错别字,比如作业本、广告牌上、商店、报刊杂志等地方,把它们收集在一起,你来做小医生,为它们的“病情”做出诊断,把他们纠正过来。1、教育学生学会自己检查作业中的错别字,在练习本上改正。2、回忆在商店里、农贸市场里、街道的.广告牌上发现的错别字,举例说明。3、把发现的错字进行归类,总结看哪些字易错,在练习本上写。4、完成书后表格练习。语文教案篇2一、设计理念指导课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开启心灵之窗,找寻生活记忆,使他们产生写的冲动。本设计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真实的生活打动学生,使他们真情流露,乐于表达。二、教材简析“成长的烦恼”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话题。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围绕“成长的烦恼”大胆倾吐自己心里话,写出烦恼是什么,因什么而烦恼。因此习作指导时应创设一种宽松氛围,使学生乐于将烦恼倾诉,从而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及情感体验。三、训练目标: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2、培养说真话,抒真情的良好文风,明白只有样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要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五、教学难点:在课堂中让学生作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打开心扉,实话实说,促进课堂多元对话。六、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同学们,我今天想先来个民意测验,大家可得说真话哟。你们最近有没有痛苦烦恼的事情啊?如果有,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呢?说出来大家听听,看看能不能帮助你化解一下?[学生说,师生点评;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种成长的烦恼,指导学生调适心理,化解烦恼的方法:读书法、注意转移法、运动法、倾诉法、休息法等]二、畅谈讨论,尝试。(一)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分掉一半忧愁。”2、今天,让我与在座各位同学一起,真心地分担彼此的烦恼吧!至少可以分掉一半的烦恼,或许还会烟消云散呢!3、出示要求:认真读一读要求,边读边仔细想一想,要求告诉了我们什么?归纳:烦恼来自学习、家庭、同学、身体……。板书:大胆地说心里话,说真话、表真情4、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先回忆、一下生活中、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曾经发生过哪些让自己烦恼的事情,挑一件感受最深的想一想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的?(学生回忆思考。)5、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之前,我们应确定一个题目呀!根据刚才自己脑海中想到的烦恼,再推敲一下,取个你认为最好、最合适的、最有创意的题目写下来。有的题目一看就知道小作者烦恼什么,有的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出示题目)新课标第一(二)放胆习作,真情体验1、为了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困扰你的最深刻的烦恼写下来吧!2、构思酝酿,自由习作。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1、自己修改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2、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例文对比赏析)四、交流评比,修改完善。语文教案篇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4.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1、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读题,作者是——巴金。了解巴金吗?能用一、两句话简洁地介绍巴金吗?(一个作家,作品就是他最好的名片;巴金是笔名;一个谦虚的人,一个真诚的人。)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自由读课文,学会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原谅羡慕奉献争先恐后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2、指名读3、同桌相互读。齐读。4、理解自学要求中提出的词语。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点。6、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