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可以燃烧。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通常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a.现象:一氧化碳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附着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化学方程点燃式:2COO△2CO;c.注意:点燃一氧化碳前要验纯。②还原性;一氧化碳能22将CuO(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CO+CuO==Cu+CO,因此一氧化2碳可用于冶金工业。(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与H还原CuO的实验操作顺序2一样,先通CO,再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尾气处理:因CO有剧毒,不能随意排入空气中,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将CO燃烧掉,转化为无毒的CO或收集备用。2(4)一氧化碳的毒性、产生方式及用途:①一氧化碳的毒性: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氧,严重者会致死。②产生CO的三种主要方式:a.氧气的量不足,碳燃烧不充分:③2COO点燃2CO;2b.CO遇到炽热的碳;COC高温2CO;c.碳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22CHO(g)高温COH(水煤气)。③一氧化碳的用途: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22CO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如炼铁等。氧气的性质与用途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点燃二氧化碳(CO)2——→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点燃四氧化三铁(FeO)2——→3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O)点燃二氧化碳(CO)+水(HO)2——→22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文字表达式:镁(Mg)+氧气(O)点燃氧化镁(MgO)2——→(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文字表达式:铜(Cu)+氧气(O)加热氧化铜(CuO)2——→(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点燃五氧化二磷(PO)2——→2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