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内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作者:彭威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03期摘要:自聂珍钊教授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理论方法以来,国内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近几年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我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文本实践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综述近年来,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研究和审视文学在东西方自古有之,并不是新奇的视角和方法,然而将其上升到一种理论形态并初步阐明了它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无疑要归功于聂珍钊教授。自这一理论方法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其反应热烈,在短短几年内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著述出现,并且还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本文在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及实践研究细致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就,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一、理论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理论方法是由聂珍钊教授在南昌举办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學术会议上正式提出的。他在会议上做了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新方法新探索》的主题发言,此文后来在《文学理论前沿》全文发表。文中,他对我国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做出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文学批评视角——文学伦理学批评。他详细地阐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批评对象与内容,以及思想与文学渊源等,并通过分析古希腊、古罗马经典文学作品,揭示了该伦理内涵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聂珍钊的这篇论文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纲领性文章,为文学研究者打开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随后,聂珍钊连续在《外国文学研究》上撰文,进一步阐述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问题,大体上奠定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在《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中,他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起源、方法、内涵、思想基础、适用范围、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文学的产生最初是为了伦理和道德的目的。”[1](8)因此,从伦理角度研究文学不仅可行而且非常有必要。同时,他还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文学意义上的批评而非社会学意义上的批评,它只是在很多地方借用了伦理学中的一些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阐释时,要考虑作品的历史和社会语境,对作品中呈现出的伦理倾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套用当今的伦理标准。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中,聂珍钊不仅指出了二者的相同点,还指出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坚持从艺术虚构的立场评价文学,后者则从现实的和主观的立场批评文学。”[2](11)在《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中,他认为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第二属性。同时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如伦理、乱伦、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结、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并阐释了它们的意义、功能与应用范围等,为今后的具体研究提供了可资借用的术语。总体来看,聂珍钊从宏观上构建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术语、研究范围、意义等,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聂珍钊在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进行梳理、细化的基础上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这是国内第一本详细介绍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方法的专著,是这一研究领域必读书,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外,很多国内其他学者也从各个不同角度阐述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相关问题,为这一理论的勃兴做出了贡献。乔国强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管见》中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揭示或接近揭示事物本质关系的批评方法。他认为,既然价值和道德是构成该理论的关键词,那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应该“聚焦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价值取向或道德倾向上。”[4](26)李定清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一文中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讨论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我关系等问题上凸显价值判断和伦理道德的力量,由此产生的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而且还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历史变迁,”[5](45)从而使该理论成为人文精神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陆耀东在《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就该理论的地位、作用、准则和局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口,可以解决其他文学批评方法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6](33)此外,他还指出,对同一作品用不同的伦理准则来解读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先进的、合理的伦理观,反对落后的、非人的伦理观,”[6](34)在文学与伦理不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