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脂血症和治疗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超速离心法:(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结构:血浆脂蛋白分类示意图乳糜微粒(CM):主要含外源性甘油三酯,进入体循环后迅速被代谢,半衰期约5-15分钟,因颗粒较大,不能进入动脉壁内,一般不引起动脉硬化,但易引起胰腺炎。通常禁食后12—14小时血浆无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在肝合成,其次是小肠。主要含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功能——将内源性甘油三酯运送至肝外组织;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前体物质。半衰期6—12小时,其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蛋白脂酶的催化下不断水解,颗粒变小。其血中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3低密度脂蛋白(LDL):是极低密度脂蛋白的降解产物,主要含内源性胆固醇,ApoB占蛋白部分的95%。半衰期3—4天。主要作用——将胆固醇从肝内运到肝外组织。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有关。其中最小而密LDL3(sLDL)对受体亲和力低于大而松的LDL1及LDL2,在血中仃留时间长不易从血中清除,半衰期较其它亚型长,且易进入动脉内膜易被氧化形成泡沫细胞,故有高度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在肝合成,部分来自乳糜微粒代谢。主要作用—胆固醇的逆转运,即将肝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出来然后由肝分解代谢。其升高有利于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移除胆固醇,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5脂蛋白(Apo)小(a)Lp(a)其脂质成分与LDL相似,其浓度升高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三脂蛋白异常血症的分类(一)表型分类Ⅰ型家族性高乳糜血症,外源性甘油三酯明升高;Ⅱ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正常[LDL增高];ⅡB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升高[LDL.VLDL均增高]);Ⅲ型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CM残粒及VLDL均增高);Ⅳ型高前β脂蛋白血症(VLDL增高),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胆固醇正常或偏高;Ⅴ型混合型高甘油三酯血症(CM及VLDL增高),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升高,以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为主。ⅡB型和Ⅳ型易混淆,LDL-C>3.65mmol/L(130mg/L)为ⅡB型,否则为Ⅳ型。Ⅱ型和Ⅳ型临床常见。脂蛋白异常血症表型分类(WHO,1970)(二)临床分型1高胆固醇血症2高甘油三酯血症3混合型高脂血症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分型(二)按是否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分类1原发性血脂异常:未找到系统性疾病引起血脂异常,往往由于遗传因素或后天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不良所致。2继发性:常见是①糖尿病常表现为Ⅳ型高甘油三酯血症,餐后尤明显,HDL下降。②甲减常表现为ⅡA或ⅡB。③肾病。④药物性降压药如β阻滞剂可升高TG,降低HDL;利尿剂可增高TGTC;长期大量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TG升高。⑤其它—肝胆糸统疾病、胰腺炎、长期过量饮酒等。(三)基因分类四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临床血脂检测项目临床血脂测定的应用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诊断与鉴别诊断血脂检查的重点人群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高危病人血脂异常的治疗防治目标水平防治目标水平治疗过程的监测药物治疗注意事项:他汀使用注意事项治疗(一)非药物治疗为各型高血脂症的基本治疗,包括:1饮食调节,控制总热量、健康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尤甘油三酯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限制食盐、减少饮酒及戒烈性酒。2戒烟。3适当的运动锻炼。4保持适当的体重。(二)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调脂目标水平不同,根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C药物辛伐他汀(舒降脂)5-40mgqn;普伐他汀(普拉国)10-40mgqn;洛伐他汀10-80mgqn;氟伐他汀(来适可)20-80mgqn;西立伐他汀(拜斯仃)0.3-0.8mgqn;阿托伐他汀(阿乐)10-80mgqn。D适用范围以血TC及LDL-C增高为主的患者,一般剂量可使LDL-C降低10%—60%;TG降低10%—50%;HDL升高5%—10%。E禁忌1药物过敏;2活动性肝炎或无法解释的转氨酶升高;3应用某些药物时(吉非贝齐及其它贝特类、烟酸、环孢菌素、四氢萘酚类钙抗剂米贝地尔、伊曲康唑、酮康唑、及其它抗真菌唑类、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抗抑郁药奈法唑酮)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可致畸,可经人乳分泌);5严重肾功能不全慎用(ccr<30ml/min)F付作用及应用注意a肌病—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