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气候变异.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球暖化气候变异.ppt

全球暖化气候变异.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球暖化先知:阿瑞尼士(S.A.Arrhenius;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於20世紀初提出CO2對氣候暖化影響,但未受重視,至1970’s仍有許多科學家認為全球溫度往小冰期方向前進。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趨勢AR4指出全球海平面上升,其上升情況與氣候暖化情況一致。例如太平洋上吉里巴斯有一島嶼1998年已被海水完全淹沒,吐瓦魯也面臨被淹沒危機。2005年世界銀行年刊“天然災害熱點”:臺灣有73%(99%)土地面積與人口,面臨3項(2項)以上天然災害威脅。全臺平均溫度上升趨勢(1897-2008年)(2)在降雨方面不降雨日數與降雨強度增加全臺各地區降雨時數與降雨日數均減少,但整體降雨量無大改變,降雨強度增加。臺灣8個代表性測站近百年不降雨日數均增加。水資源區分台灣年平均降雨量有旱澇加劇之趨勢1.1959年的八七水災:降雨中心在斗六梅林,24小時1001毫米。2.1996年8月賀伯颱風:降雨中心在阿里山,48小時1940毫米。3.2009年八八水災:降雨中心仍在阿里山,72小時2965毫米。(3)在颱風方面近年侵臺颱風增加近百年侵臺颱風次數有減少趨勢,但近40年來,呈上升趨勢,除長期趨勢外,年代際變化亦明顯。1990年代後期以來,西北太平洋颱風減少,但侵臺颱風增加,可能因此期間西北太平洋暖池突然增暖且季風槽增強,導致颱風路徑偏向臺灣。臺灣地區1992-1998年(左上)及2000-2007年(右上),侵臺颱風個數與路徑圖。左下為前期減去後期之路徑密度差異,右下為累積氣旋能量(即颱風活躍度)差異。極端強降雨侵台颱風之頻率增加2000年前發生極端強降雨颱風的頻率約3-4年一次左右;2000年後發生頻率增加為平均每年發生一次。馬總統對於災害防救的重視,指示國軍:(4)在梅雨方面西南部平均時降雨強度顯著增大。西南部豪雨出現頻率顯著增大。西南部72個雨量站分布。氣候變遷下的臺灣梅雨建立有效的災害防治體系及風險管理系統1)改善災害預警系統及建立資訊分享平台2)強化災害緊急應變機制與災害防救計畫1)推動因應氣候變遷之災害風險評估與高災害風險地區劃設2)強化極端天氣與氣候之監測與預警技術,並確實執行相關資訊整合3)將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災害之防救災對策,納入防災政策規劃與執行4)檢討重大工程與開發建設可能形成之災害脆弱度與風險評估,並提升其災害防護力與回復能力5)推動考量極端氣候情境之綜合流域治理,以降低流域的水土複合型災害6)強化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災害的風險溝通與民眾認知,強化政府與民眾之調適能力建構二、地科課綱微調(四)微調內容2.國高中課綱縱向銜接,例如:3.高中基礎地球科學學科課綱內部微調(2)回應高中基礎地球科學教師意見,微調方向如下:b.進行課綱之增刪與調整,使教與學更加流暢完整,例如:三、12年國教之99課綱微調,地科教師是否需要研習四、對研擬中12年國教地科新課綱的期待五、12年國教對教師、教材及教法的期待六、地科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