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4).doc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4).doc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4).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编写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历史组:张丽坤课标要求学习目标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影响及局限性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尝试用辩证方法分析历史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重点难点】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难点:;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以及其经验教训。【概念阐释】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三个基本要素:所有制------------公有、私有;资义、社义经济决策------------高度集中;自由放任资源配置------------军事和行政手段;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梳理基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7)背景①国际:②国内:①经济困难:。②政治危机:。目的应对战时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内容农业工业①②①;②;③。商业分配评价积极①理论上:②实践上:局限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特别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作为“战时”措施,它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得以调动有限的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因此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作为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设想和实践,它超越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斯大林模式背景过程方式:①②③。确立时间:表现①;②;③;=4\*GB3④。影响积极①理论上:;②经济上:;③军事上:。消极①经济结构:;②农业:;③民生:=4\*GB3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积累了许多矛盾,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苏联兴亡史》材料二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产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产品交换。─《列宁选集》材料三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探究问题: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此政策的实施会改变苏联的社会性质吗?探究二、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材料二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材料四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材料五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