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doc

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助教行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邓庆永(广西区大化县第四中学)教学过程主要有两种行为:一种是主要教学行为,简称主教行为。即对于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以目标和内容为定向的行为,即教师在教学中呈现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容、采用问答的方法、设计教学卡片、组织安排发现的情景、指导学生的活动等多种形式。另一种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那些以学生学习状态或教学情景问题为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简称助教行为。这两种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的关系相辅相成。尽管助教行为没有主教行为那样直接、有计划性,但却是任何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行为。助教行为常用的有四种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积极的教师期望。物理科目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比较高。而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的教学过程就是课堂上的45分钟,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教学过程应该贯穿课前的兴趣、动机培养和激发,课堂过程中的知识传递甚至是知识的交换,课后利用相关的手段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强化。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学习的动机不是说只需要引导或帮助他们找一次就可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过程。那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们去寻找这个他们需要的、并且合适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学习的动机对于学习的开始和持续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每个人学习的动机不一样,自己就可以找到促进自己学习的动机。因此,要想学生能很好的学习物理科目,一定要引导并帮助他们找到正确学习的动机。我曾听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兴趣也是让学生拥有并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机叫物理学习动机,物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内部动因。物理学习动机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其中较为常用的是从自发性和目的性两个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直接性动机是指由学生本人自行产生的动机。学习活动的本身就是学生所追求的目的,它是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部分。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这种动机来自于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身。其中的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学生从外界得到的信息与已经形成的认识结构和期望之间形成不一致、分歧和矛盾,则会由此产生疑问、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发展为弄清楚这种差异的渴望,于是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如学生在开始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前,由于头脑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的事实,因此也就自然认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但当教师向学生演示猛的用力推动桌子,撤除推力以后桌子仍然运动一段距离后才停下来的现象,并进而追问学生撤除推力以后没有力作用在桌子上的时候桌子为什么还要运动的时候,前面所说的那种差异和矛盾就显露出来了,即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和好奇心,并进而在内心产生了解决这种差异的动机。另一种间接性动机则是指由学生本人以外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外部因素所提出的动机。它来源于学习目的、心理需要和社会影响等。它形成比较缓慢,但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在高尚的间接动机作用下,学生会表现出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物理课上物理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布鲁诺为了坚持真理而献身于宗教火刑的事迹,进而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惧苦难、并立志为科学做出贡献的时候,学生深受感动,因而在内心产生了立志为科学而献身的动机。这种动机并不是起发于学生自身,而是在教师要求这一外界因素下产生的,因而是间接的。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更认可科学探究教学。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探究教学这个优点来进行课堂交流,效果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要有效得多。比如: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供一堆现有数据给学生,由此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学生会误以为教师在“造假”。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质疑,为了让学生接触科学的真实,应让学生实际测量,现场采集数据。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测出一组速度值,然后学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较这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情况。如何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由于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测速度的仪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节才正式使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这里不宜使用打点计时器。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仪器是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比较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向学生说明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记下相邻两个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可以算出时间段。这样,既测出了某个位置的速度,又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