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探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于工学结合的《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探究.doc

基于工学结合的《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探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工学结合的《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探究王琳(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广东中山528458)摘要:《PLC原理与应用》是中职机电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PLC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目前的《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与工厂应用的实际情况有着显著差距,本文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从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内容的整合、实验设备的配置、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PLC技术;教学改革;工学结合现代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高度集成化的工业控制装置,是计算机技术与工业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控制设备,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机械行业中,PLC是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首选产品。当前,在中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工学结合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中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一、《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1.1教学模式目前,《PLC原理与应用》课程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过分偏重理论教学,同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完全分开的,先进行理论课教学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点多、难、杂的理论课教学的学习热情不够,在实际操作训练时的理论基础不足,对于PLC软件编程、现场安装、调试等工程技术方面不能很好的掌握,严重影响了PLC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是学习理论时不能及时配合实验,不能及时地体现所学内容的实践效果,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1.2教学内容传统教材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及梯形图、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那么在学生集中学习完所有指令后,印象不深刻,往往是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前面学习的内容,容易混淆概念、指令。到基本应用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使学生失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1.3配套实验设施PLC自问世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更新与完善,广泛应用于机械、医疗、矿山、冶金等多种行业中。但是目前多数教材的教学大纲所设置的理论课时占整个课程教学的绝大部分,这使得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进行更多的实践,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且现在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较为落后,设备数量十分有限,新型的设备极其短缺,这使得很多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要求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适应企业工程实际的需要。1.4考核方法该课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但是目前的考核方法是最后一张闭卷的笔试成绩,在限定的时间里和有限的考试题型的情况下,很难公正、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职业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二、《PLC原理与应用》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教学设计2.1依托项目式教学,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实施项目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按照生产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设置工作任务,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将项目中的理论知识负载于工作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把有关的指令内容分配到每一个具体的小项目中去。例如:在利用PLC编程实现运料小车的自动往返控制时,可以分三个子任务:任务1:分析PLC的I/0接线图;任务2:绘制顺序控制功能图;任务3:设计PLC程序梯形图。图1PLC控制运料小车自动往返的任务图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3-4人为1组,引导学生剖析项目的控制需求,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有关指令内容的介绍,然后对项目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讲解,再安排研讨与训练。当学生在实验台看着自己编程的小车自动往返控制装货卸货,对于PLC的功能以及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更深的了解。这样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自信心、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和教师打分,增进了同学的分工合作与团队精神,并在今后PLC课程的各个任务中不断修正进步。这种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从旁引导和指正,建立适合学生活动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弹性化的活动教学方式,注重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有效地避免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跟企业合作,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请进课堂,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或者带学生走出学校,进入施工现场,通过现场参观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培养学生具有工程的意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实际生产和工程实际的氛围。2.2教学内容的整合中职学校教育应当走出校门,面向社会,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