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哲妍****彩妍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方案一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2、简介作者。(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五)讲析第2自然段。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六)布置课外作业。1、背诵1、2启然段。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第二课时(一)检查课外作业。(二)讲析3、4自然段。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描写对象特征是否用了修辞格静态写动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树矮松越发青黑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比喻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比喻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山腰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拟人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三)讲析第5自然段。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四)课堂练习。1、板书习作题:家乡的冬天。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4、教师作综合评价。(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家乡的冬天》。方案二(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方案三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一)课前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