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玉怡****文档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上《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语文上《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上《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品味济南的冬之美。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对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学习通过比较来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对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四季如画”,作家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各异的四季美景图。现如今已是冬天,说到冬天,尤其是北国的冬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不是与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呢?现在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设计意图: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独特的,和学生心里的冬天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导入一方面引导学生总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教材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教材)(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二、走近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他在山东待了7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三、整体感知自学提示: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各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画出关键词)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明确:1、温晴(贯穿全文的主线)天气——温晴;山——可爱、秀气、淡雅;水——暖、清、绿.2、喜爱、赞美。3、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没有风声、响晴、温晴。与北平相比——没有风声;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学生齐读第一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文本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四、精读品析欣赏几幅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第一幅: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暖和安适这幅图与课文中的那几段相对应?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什么特点?第二幅: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娇美秀气接下来,重点品析第四自然段。听录音:播放第四自然段。小组合作: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2、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的?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雪后的山景?试分析其表达作用。比喻、拟人。仿照句式: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或赋予以人的情态、语言、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感情)。佳句赏析:(1)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矮松和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赏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暗黄相间的山坡”比作“带水纹的花衣”,同时,通过“穿”赋予山坡上的雪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的色彩斑斓和秀美,表达了作者对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和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赏析】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薄雪”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娇美情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完成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以及蕴涵其中的`作者的情感,把握它们在表现事物特征上的作用,体会它们的表现力。)第三幅:城外远山——淡雅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城外远山的什么特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