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单元第5课时第三节原子的构成(1)(总第15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学习重点】原子的结构;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43-45页可知,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回顾知识,回答有关分子、原子的问题1、讨论交流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2、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200年前提出:“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你认为道尔顿的论断科学吗?你的的依据有哪些?3、阅读课本,认识原子的结构,完成以下思考交流以下问题:(1)、观察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图片,思考回答:①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原因是②小部分α粒子发生了偏转,原因是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因是小结:科学实验证明,①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带电的和不带电的构成。②原子的数=数=数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④由于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上。⑤同种原子,原子核内数相同,不同种原子,原子核内的数不同。学习任务三:阅读教材,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完成有关问题1、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是运动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较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较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成为电子的排布。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内质子数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第一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小结:(1)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排布方式可用表示。(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电子。3、根据钠、氯、和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完成下表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难易化学性质钠氯氖小结:(1)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数;(2)离子的概念:离子是【预习质疑】二、反思拓展: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2、完成《交流共享》比较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系统总结:四、达标测评:(10分)1.(1分)一般原子的原子核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2.(1分)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核电荷数3.(2分)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原子B、分子C、电子D、原子核4.(1分)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A、体积大小不同B、质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1分)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A、拉瓦锡B、汤母森C、道尔顿D、舍勤6.(1分)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一定比分子小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7.(3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和个电子。第二单元第6课时第二节原子的构成(2)(总第16课时)【学习目标】1、加深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认识查阅元素周期表【学习重点】相对原子质量【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阅读教材47、48页内容可知,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学习任务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组合成氯化钠的。⑴钠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个电子。⑵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带个单位电荷,形成钠(可表示为);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带个单位电荷形成氯(可表示为)。⑶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钠原子核和氯原子核之间相互,当吸引力等于排斥力时,便形成了新的物质氯化钠(可表示为)。小结: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思考下列问题。⑴在化学反应中,没有改变,只是发生改变。⑵原子失去电子后带电荷,称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带电荷,称为离子。⑶如果钠离子(Na+)得到1个电子后会变成,如果氯离子(Cl-)失去1个电子后会变成,由此说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任务二:认真观察元素周期表,完成下列问题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找到氧元素所在位置,可以看出氧元素在周期,族。学习任务三: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根据碳原子质量(1.993×10-26kg),计算氧原子(2.657×10-26kg)的相对原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