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8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单元导学案.doc

第二单元导学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单元导学案单元教材分析: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新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新词。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5.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6.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9.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0.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11.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12.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13.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策略:1.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2.用连结事例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3.合作交流,品读领悟课时分配:5.古诗词三首3课时6.梅花魂2课时7.桂花雨2课时8.小桥流水人家1课时语文园地二3课时合计:11课时5.古诗三首导学目标:1.自读中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导学重难点:1.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2.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导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泊船瓜洲》备课时间:2015.9.14上课时间:2015.9.16第17次【导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导学重、难点】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预习内容:1.查阅资料或根据先前的知识了解王安石的简介。2.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本古诗的多音字与读法。3.在地图上找出钟山、京口、瓜州的地理位置,并试着画一画。4.利用注释以及课外资料试着翻译古诗。注意“绿”“还”如何翻译、解释。5.搜集几首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1.导人: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一项小调查,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2.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板书)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3.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简单介绍一下?4.多媒体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5.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多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6.指名判断读音(课件出示正确读音)并齐读全诗。7.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8.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如(1)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课件出示)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如(2)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引导学生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