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外阅读(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加强课外阅读(1).doc

加强课外阅读(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水平目前,有许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状况很不满意,尽管想方设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讲了不少的理论、技巧,学生也操练了许多,但效果总是不明显,似乎作文教学已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本人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及阅览室,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与训练,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具体做法是要求他们做到“四到”:一是眼到。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在课外阅读上多下功夫。现在不少的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与乏味的程式化课堂教学有很大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处于抑制状态,听的效果可想而知,更不用说自己主动去阅读了。所以要发挥学生“眼”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满堂灌”的“填鸭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课内促课外,使其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比如在指导学习《少年闰土》、《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可以借助作品本身的精彩情节,让学生探究、交流、讨论,感受闰土、小女孩等人的形象,再伺机推荐《故乡》、《安徒生童话集》等名著,让他们在课后阅读,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了解到书本以外的信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生活体验的不足,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素材及对生活的感受。学生的生活圈子较窄,不外乎学校和家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他们看到的往往是学校和家庭里的一些事情,不可能像作家一样长期投身于生活的海洋中去,生活比较单一、枯燥,也很平凡。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了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腹中无货,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呢?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方面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博采众长,要能够跳出书本,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透视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作品与生活的真善美,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二是口到。阅读的方式比较多,有斟字酌句的精读,一目十行的略读,凝精聚神的默读,声情并茂的朗读等。现在不少的学生只注重了“阅”,而忽略了“读”。其实朗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也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可以把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使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意溢于言表,以其声、情来感染他人,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环境氛围。还可以把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直观地抒发出来,陶冶了情操,提高审美的能力,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字音读准,不增减文字,不读破句子。长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得有情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深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了。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大有裨益。因此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平时说话,必然会趋于流畅、简明、连贯、得体,语言更规范,条理更清晰,感染力更强,从而大大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朗读还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诗很好地诠释了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学生阅读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这些文学作品虽然没有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那么直观,但是学生可以把躺在作品中的文字读出声来,通过声音传达出内在的思想感情,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所描绘的各种形象、场景画面等,享受着一种再创造的乐趣。所以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见识了许多字词及精彩语句,有利于纠正平时语句不通、不合规范等毛病,形成一定的语感,丰富了词汇,洗练了语言,同时将文章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写文章时用到这些词句,便能召之即来,呼之即出,正如《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时要求她肚子里先有王摩诘、老杜及李青莲三人作底子,这样才能够达到前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三是心到。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人的认识,开拓人的视野,净化人的语言,丰富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想获得更多的收获,还得多用用“心”,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但是它又高于生活,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的,是对生活集中、概括地反映,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再现。孟子说得好“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身心投入、不注重思考是不行的。在与文本的直接对话的同时,还要领会作品的意象、意境、所表达的主旨和逻辑安排,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教师也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的概括、比较、想象、感悟等能力。比如,在作品中有时会发现针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反映,这时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