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诊治共识(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39 大小:4.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胃癌诊治共识(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胃癌诊治共识(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胃癌诊治共识(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胃癌診治共識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印行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出版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TEL:(02)2653-4401FAX:(02)2782-3755國家衛生研究院網址:本共識手冊內所提之各種治療意見,為原則性之建議,希望能為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一個正確的指引。然而,醫藥科技持續在進步,每位患者的病情亦不盡相同;醫師應就病人之病情做個別的考量,病人和家屬亦應與醫師溝通討論,以決定最適當之治療方式。癌症治療共識建立之源由自1982年起,癌症已成為國內十大死因排名的第一位,每年罹患癌症人數已突破三萬人,可說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但是癌症之治療,在各醫學中心間或同一醫學中心內不同醫師間,有時也會有不同的作法,如此常對患者或家屬帶來困擾,甚至影響癌症治療之進行。有鑑於此,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集合臺灣20多家重要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並網羅癌症相關領域專家,依據臺灣目前重要癌症成立不同的疾病委員會,經由不斷的開會、討論及溝通,並藉助國外及國內專家的經驗累積,對癌症診斷、手術方式、分期標準、放射與化學治療的適用性…等,凝聚出治療共識。這些共識可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一個正確的指引,並規範醫生治療的方向,不啻是醫界摒棄成見、尋求共識、走向合作的開始。我們不希望臺灣癌症病人在罹患癌症後,盲目信從非正統、不正確的治療方式;有了正確的治療共識,即可讓病患及其家屬有所遵循。集合醫學界基礎及臨床方面專家的力量,來提昇臺灣本土臨床醫學的水準,是國家衛生研究院一向努力的目標,此次發佈癌症醫療標準的治療共識,對國內之臨床治療,可說影響深遠。我們將秉持此一精神,次第將臺灣常見之癌症,訂定出治療共識。此外,所有的共識皆會刊載於國家衛生研究院之網路(://nhri.org.tw)上,單行本亦會出刊,提供民眾索取。藉此,我要對所有參與草擬共識的醫師及專家學者們表達由衷的謝意。他們在百忙之中南北奔波,只求對臺灣癌症尋求最佳的治療共識,其參與之熱忱和苦幹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吳成文目錄TOC\o"1-3"一、簡介PAGEREF_Toc451143013\h1二、臨床表現與診斷PAGEREF_Toc451143014\h3三、胃癌之臨床與病理分類PAGEREF_Toc451143015\h4四、擴散途徑PAGEREF_Toc451143016\h6五、臨床病理分期PAGEREF_Toc451143017\h8六、治療PAGEREF_Toc451143018\h10七、預後PAGEREF_Toc451143019\h14胃癌研究委員會名單15參與討論之學會名單18胃癌診治共識一、簡介世界各地胃腺癌(以下簡稱胃癌)罹患率差異很大,日本、南美、東歐、部份中東地區及中國地區為高罹患率地區。根據民國86年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胃癌位居臺灣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四位、女性胃癌居第六位,男性胃癌病人的罹患率為女性的兩倍。以往胃癌大部份發生於胃下部,最近10至15年歐美病人胃上部癌及食道下端腺癌漸有增加的趨勢。但在臺灣,仍然是胃下部癌居多。胃癌之發生,深受環境因素影響。Lauren於1965年,將胃腺癌依組織型態學分為兩大類:腸型和瀰漫型。此分類法有助於病因及流行病學因素的瞭解。腸型源自胃癌前驅病灶如萎縮性胃炎或腸型化生,較常見於男性及年老病人,而且是胃癌流行地區主要的組織型態,顯示出其主要來自環境的影響。在實驗室中,持續性慢慢投予亞硝基化物,動物的胃會有小腸型上皮化生現象進而產生癌症;臨床上也觀察到胃癌高罹患區之族群常有高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小腸型上皮化生現象。瀰漫型胃癌並未有源自公認的胃癌前驅病灶現象,在胃癌非盛行地區為主要的胃癌組織型態,較常見於女性及年輕病人。因良性疾患(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息肉、外傷)而做過部份胃切除之殘餘胃,經過一段時間間隔(10年以上),發生原發性癌病的現象,為所謂原發性殘胃癌。一般認為先前做過胃切除手術也是危險因子之一。幽門螺旋桿菌被認為和胃癌有關。它是一種葛蘭氏陰性微需氧性螺旋狀桿菌,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及胃酸無法將之消滅,可長期存在胃黏膜。胃癌病人有較高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但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癌的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證實。大部份研究胃癌形成的學者認為食用生鮮蔬菜、水果及高纖維麵包較不易得胃癌。相反的,食用多量動物蛋白質及脂肪、高複雜性澱粉、高鹽醃漬之肉類或魚類和飲用水內含硝酸鹽,得胃癌的危險性增加。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