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3.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1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3.ppt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3.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代背景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3)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4)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归纳起来说就是国内国际条件已具备。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改造道路和经验教训改造的具体步骤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是组织互助组阶段。第二阶段:1953年到1955年上半年,大办农业生产合作初级社阶段。第三阶段:1955年夏到1956年底,合作化运动的高潮阶段,初级社纷纷发展为高级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农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2)农业集体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就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基本上保证了城乡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并且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改造的原则第一、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官僚资本无偿剥夺,对民族资本进行赎买。第二、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③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赎买≠购买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程第一阶段:建国后到1953年底,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夏,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就是在原有的私营企业中加入国家的公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和国家共同所有,国家派遣干部负责对企业的领导管理。第三阶段:从1955年秋到1956年底,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按地区、按行业将所有的私营企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组成一个企业单位。定股定息。至1956年底,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都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二、社会主义改造的教训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初步形成,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的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形成。3、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党和政府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建设,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我国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视频资料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