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立體技術與成像原理2.1立體顯示器[快門式]與[偏光]眼鏡是近期較流行的立體技術。兩種技術各有優缺點,其主要差異如表2-1,經由此比較後,本研究中選擇偏光式立體顯示器。2.2雙眼視差產生的立體視覺2.2.1感知深度◎移動深度線索(motionbaseddepthcues)是指當發生相對運動時,近的物體會移動較快,遠的物體會移動較慢,而基於大腦處理視覺刺激,並將刺激產生深度相關線索。◎雙眼線索(binoculardepthcues)是利用人的雙眼產生的兩種不同視角,並使景物在雙眼中產生的差距,又稱之視網膜差距(retinaldispaties)或雙眼視差。而雙眼線索可由單眼深度配合移動深度線索產生而來的,故此深度線索會更為準確。2.2.2成像原理2.3視角的量化計算模型投影至螢幕中,算出對於投影後的視差面積分佈圖。3文獻探討3.1立體影像融合範圍3.2視覺疲勞3.3立體影像感知能力3.4像差與視差4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4.1視差分佈分析處理4.2前置測試從實驗結果發現在此款螢幕下0.92至1.15、-0.79至-0.98的視差是可融合但卻不舒適。4.3程式編寫架構最後依照立體相機的初始位置設定光源,也就是虛擬光源伴隨著相機移動而變動光源位置。4.4實驗對象4.5實驗工具4.5.3立體影像觀賞及操作介面4.6實驗設計4.6-1實驗一『融合範圍分析』受測者:本實驗受測者共有15名,年齡分布介於23歲至25歲,其中男女比例為10位男性與5位女性。所有受測者皆通過立視覺的測試以及視力正常測試(>1.0)。當受測者在3D模式下觀看影像,主觀評價項目分為「立體感」、「融合程度」立體感(depthofsense):測試立體影像與參考立體影像(如圖4-21所示,由左至右分別為固定評價2、4、6分的參考值)之立體感知對比程度,若立體感知程度較參考影像高,則評分越高。融合程度(fusion):觀看整體立體影像時,其影像每個細節的融合程度,若融合程度越高則分數越高。4.6.2實驗二「智慧調變機制實驗」設計4.7統計方法5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6結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