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分析之短期经营决策课件.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X 页数:105 大小:36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决策分析之短期经营决策课件.pptx

决策分析之短期经营决策课件.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章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第一节生产决策二、差量分析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案例一:生产什么产品的决策分析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制药厂作出以生产哪种产品较为有利的决策分析。1、按机器的最大生产能量计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甲产品的==最大产量乙产品的==最大产量2、计算甲产品与乙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b甲产品的b=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6+4+3=13元乙产品的b=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9+7+8=24元3、将乙产品与甲产品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其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4、结论:由于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说明前一方案生产乙产品比后一方案生产甲产品较为有利,可多获收益100元。案例二: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例1:假定某洗衣机厂每年需用甲零件3600个,如向市场购买,每个进货价包括运杂费为28元。若该厂金工车间目前有剩余生产能力可制造这种零件,经会计部门会同生产技术部门进行估算,预计每个零件的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14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4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又假定金工车间如不制造该项零件,生产设备也没有其他用途。要求:为该厂作出甲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解:由于该厂金工有剩余生产能力利用,原有的固定成本不会因自制而增加,也不会因外购而减少。故甲零件的自制成本单内的固定制造费用属于无关成本,不应包括在内。据此,可进行差量分析如下:差量成本:自制方案:预期成本=(14+6+4)x3600=86400元外购方案:预期成本=28x3600=100800元结论: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可见甲零件应采用自制方案。该方案比外购方案节约成本14400元。例2依例1资料,假定洗衣机厂金工车间的生产设备如不自制,可出租给外厂使用,每月可收取租金1300元。在这种情况下,甲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有利?解:若该厂在决定自制的情况下,则舍弃外购方案可获得的潜在利益(全年租金收入)应作为被选中的自制方案的机会成本来衡量自制方案是否真正最优。差量分析如下:差量成本:自制方案:变动成本总额=(14+6+4)x3600=86400元舍弃外购的机会成本=1300x12=15600元预期成本总额=102000元外购方案:预期成本总额=28x3600=100800元自制而非外购的差量损失1200元从以上计算的结果可知,当自制方案考虑了机会成本以后,则外购方案要比自制方案节约成本1200元,故以采用外购为宜。例3依例1资料,若该洗衣机厂金工车间自制甲零件时,每年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4000元,则甲零件自制还是外购有利?解:由于专属固定成本与共同成本的性质不一样,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故在自制方案中应作为预期成本的一部分。就差量成本所做的差量分析:自制方案:预期成本=a+bx=14000+24x3600=100400元外购方案:预期成本=28x3600=100800元自制而非外购的差量收益=400元结论:自制方案即使考虑了专用固定成本以后,其预期成本仍比外购方案低400元,故采用自制方案较优。案例三:半成品、联产品或副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例1假定某公司每年生产甲半成品10,000件,销售单价46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固定成本总额150,000元.如把半成品甲进一步加工为完工产品乙,则销售单价可提高到80元,但需追加单位变动成本23元,专属固定成本80,000元.要求为该公司作出是生产半成品甲,还是进一步加工使其成为完工产品乙的决策分析。解:差量收入:完工产品乙-半成品甲=(80x10,000)-(46x10,000)=340,000元差量成本:完工产品乙-半成品甲=[(23x10,000)+80,000]-0=310,000元进一步加工成为完工产品乙而非半成品甲的差量收益=30,000元结论:从以上计算的结果可见:把半成品甲进一步加工为完工产品乙再行出售的方案较优,因为它比直接出售半成品甲的方案可多获利润30,000元。例2:假定某公司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可同时生产出甲、乙、丙、丁四种联产品,其中甲、乙两种联产品可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亦可继续加工后再行出售。其有关产量、售价及成本的资料如下:要求:为该公司做出甲、乙两种联产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解:甲、乙联产品差量分析表(见书219页)结论:1、甲联产品已分离后继续加工再行出售可获得较多盈利(5000元);2、而乙联产品则以分离后立即出售的方案较佳,因为若继续加工再出售反而要损失5000元。三、贡献毛益分析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案例一:开发哪种新产品的决策分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