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供给和需求的问题。货币需求规律是货币理论的重要内容,是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出发点。因为只有建立了对货币需求的科学界定,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实现货币供求的均衡。货币供求均衡,将为宏观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提供前提条件,也为微观经济主体制定理性决策提供了可较好把握的外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货币需求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决定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人们的货币需求与实际经济活动有什么关系?一、货币需求的含义:1、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对社会而言,货币不是财富,而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因此社会对货币的需求有一个量的限制。这个量能满足商品流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对于经济个体而言,货币是一种财富,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的。然而,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愿望与能力的结合。因此,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表现为在基于货币同其它财富在形态上的差别,保持一种机会成本最小,所得收益最大的货币数量。显然,这也是一种有限的需求。2、货币需求的定义:经济意义上的货币需求包含以下三点内容:(1)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2)需求能力可理解为占有货币对应的收入、借款或其它形式的资金来源;(3)需求愿望可理解为由需求主体经济利益决定的各种动机与行为。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用于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的货币数量,或者是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量。二、货币需求的分类1、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没有剔除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它是用货币的名义购买力表示的货币需求量,通常以Md表示。2、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即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表示的货币需求数量,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将货币需求细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是因为存在通货膨胀和物价变动。如果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就没有必要再去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货币数量论是指以货币的数量来解释货币的价值或一般物价水平的一种理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并不是把货币需求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名义国民收入及物价是如何决定的。但是由于它建立了名义国民收入条件下的货币量,因而被看成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随着货币数量论的发展,它作为货币需求理论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一、现金交易学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他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进行了比较好的概括。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称为费雪方程式。MV=PT式中,M—货币数量V—货币的流转速度P—加权平均的一般物价水平T—交易总量,即实际财富与劳务的交易总量1、费雪所作的假定:①货币流通速度V是由社会惯例、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内变动也极慢,因此,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可视为不变的常数;②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变动极小(技术不变、资源不变),也可视为常数。③一般物价水平P完全是灵活变动的,其变化由其他因素(货币数量)决定,而P对其他因素没有影响。2、由以上假定所得出的结论:由于V和T保持不变,所以M的变化就完全体现在价格P上,如M增加20%,P也就增加20%。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即M(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化:P=MV/T同理,我们也可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M=PT/V,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M就等于货币需求Md,用K表示1/V,则:Md=K*PT2、由以上假定所得出的结论:这说明,仅从交易媒介的功能来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是K(1/V)。这就是由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导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货币流通速度比较平稳时期,也常常用它来预测货币需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1:8)。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3、交易方程式的不足之处:片面地把货币只看做是交易媒介,认为交易是货币需求的唯一原因,忽略了货币与资产之间的联系。认为货币无一例外地都进入流通过程,把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仅仅归结为结算制度和技术条件,不考虑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对货币流通的影响。费雪方程式注重制度因素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忽略了微观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后者对于现代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尤为重要。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没有说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