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是什么》教案《我是什么》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是什么》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是什么》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来介绍水的不同变化。★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云、雨、雹子、雪的形成。教学难点:了解运用拟人从不同方面介绍水的变化的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二、识字写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读得正确。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班级汇报。5、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晒、害、灾、黑”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2、教师范读:学生质疑。【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二、朗读感悟。1、指名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具体说说“我”是什么。3、读好课文:应该怎样读出感情?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平静的池水、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教师范读、学生品读。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实践活动。画一幅水的变化的连环画。《我是什么》教案2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教学难点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教学方法读中识字,应用中巩固识字,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知道云、雨、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老师想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秘密,有一位小朋友想拜我为师,可它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不想收它为徒。这个小朋友听说我们二年级六班的同学特别爱帮助人,它想请同学们帮助它,告诉我它是谁,你们愿不愿帮助它?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30我是什么》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谈话回答教师的问题,并齐读课题。二、初读感悟,了解大意,并学习生字。1、为了能帮助那个小朋友让它知道它是谁,同学们必须把课文读通、读懂。请按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1边读边圈生字。2同桌互相检查、打分。3四人识记生字。2、学生自主默读课文。3、老师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1、带拼音读。2、去拼音读。3、打乱顺序读。4、读词。5、说句。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巩固生字。三、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水能变成什么。同学们都说对了,那个小朋友就是“水”,在大家的帮助下,那个小朋友拜我为师有希望了,看(图片),小水珠笑得多灿烂呀!不过,要让我收它为徒,不但让它知道自己是谁,它还要有本领。请同学们认真学习一、二自然段,帮小水珠告诉老师它的本领。1、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老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推荐人选进行赛读、评议。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云的“衣服”的变化。4、教师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云的“衣服”的变化。5、教师和学生一起读第一自然段。四、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成雨、雹和雪的。1、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2、小组汇报。3、小组评议。4、加动作、有表情朗读。5、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用词准确。五、让学生用排序的方法了解水的变化的整个过程,再连起来读一、二自然段,整体感知水的变化的整个过程。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刚才,同学们帮小水珠很好地展示了他的本领,老师正式决定收他为徒,你们高兴吗?同学们快闭上眼睛,小水珠要讲话了。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七、读第四自然段,拓展思维。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水能做那些好事和坏事。八、作业:课后收集资料,把收集到的水的知识共同交流。可以的话,画一张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图。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会写8个字。教学难点会写8个字,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展示搜集资料。二、指导书写。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字。要注意“晒”的第九笔是竖折,不是竖弯钩;“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写“灾”和“黑”时要注意复习笔顺。指导写字,可以把重点放在“两点水”、“三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上。两点水(冲)的写法,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两笔是以横中线为中心上下对应的,“点”和“提”在横中线两边“对望”;写“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