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受益的“区域网络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让我受益的“区域网络集体备课”.doc

让我受益的“区域网络集体备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我受益的“区域网络集体备课”南湖第一小学张倩备课作为教师和教研组的常规工作,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语文备课,存在着诸多不足,从2008年2月开始,我们建邺区的小学语文学科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集体备课,区域内的学校进行网络教研尝试。每所学校每个年级的一位老师精心设计一到两课的教案,上传到建邺研训网,做到了资源共享。这种区域内网络集体备课的方式使我校各年级语文教研组(备课组)的备课,发生了许多变化,突破了备课时的时空限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我校的语文备课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两年来我也得益于这种网络教研方式,越来越喜欢教学,越来越喜欢研究。我认为这种区域集体备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一、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使语文备课走向精细化。区域网络集体备课之前,我们是一位老师要备整册书,负担比较重,也很难做到每课设计都很精当。我们一线教师工作量较大,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进行教研。同一备课组(教研组)的教师,整体水平差距不大,年青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多是一种“徒弟学师傅”的传统模式,在集体备课时,怕得罪同事的氛围很浓,年级内的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在基础归类、划分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多数还是照搬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在结合年级学生特点、发挥备课组内各教师优势等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空谈过多,最终导致以下几种局面:集体备课最终还是演变为个人备课;备课组能力突出一点的往往承担了“能者多劳”的角色;其他组员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还是未能发挥。总之,这样不关痛痒的集体备课,没能发挥应有作用。但是网络环境下,备课的精细化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集中多所学校的人力资源,引入以外促内的机制,集思广益,发挥多所学校、同一语文教研组的成员智慧,在网络交互条件下,不管年龄,不管职称,校际语文备课保证了公平的话语权,大家就同一单元、同一备课主题,畅所欲言,真正做到既认识了本单元的知识个性,教学重、难点,又发挥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区域内网络集体备课避免了个人苦思冥想、孤军奋战,能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能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区域内网络集体备课后,每位老师只要设计一到两课的教案,节省了很多时间。备课老师能仔细阅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地位以及前后联系,明确教学目标,研究好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教法与学法。我们使用优质的教案,自然也就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过去的的教师个人备课而言,网络下的集体备课,极大地节省了个人的时间,减轻了教学的负担,真正达成“做少是为了教多”的备课目的。二、促进各校老师之间的交流,使语文备课走向立体化。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就会有智慧的交流。通过区域内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活动,增进了我们整个建邺区同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交流、了解,让认识的老师和不认识的老师都因为同一课的教学研讨而走到了一起。我记得上个学期我们五年级的老师从集体备课的邮箱里下载了《推敲》的课件,对其中的“淡月失梅花”的“失”字的意思很不理解,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我们五年级语文教研活动的时候,各所学校的老师就聚在一起议论开来,还有的在建邺研训网上跟帖询问、探讨。虽然我们都不认识这篇教案的设计者,但都想找到这位老师问个究竟。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众所周知,新课标在语文课堂目标的确定上,强调的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堂课下来或一篇课文教完后,三维目标很难落到实处,成了大而泛的目标摆设。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实践之后,在区教研员和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和区域内学校之间,通过集体备课,遂步摸索出课堂目标的细化处理方式,即课堂目标可以细化为:掌握知识方面、训练能力方面、培养习惯方面。在实际的校际备课过程中,各校的教研组在知识、能力、习惯三方面的训练方式和落实情况上,各有所长。在网络环境下的校际备课,各教研组往往能取长补短,在能力训练、习惯养成等方面相互协调、知识掌握突出重点。因为有了这种长期的坚持与合作,使校际的语文备课成了常规工作,校际之间提供的信息往往是集束式的,容量大,呈立体式发展。在有了精心的备课的前提下,大家的语文课堂也呈现出立体化,课堂有了层次感,学生的学习也有了层次感,学生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逐渐有了心得,语文课堂的立体化初现端倪。这种校际备课的立体化,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体化。在各教研组,教师的专业特长不尽相同,往往各有千秋,在网络环境下的校际备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体化,非常有用。三、激发老师的教学兴趣,在共性中求个性集体备课不是照搬现成教案。建邺研训网上的的教案可以共享与学习,但是不能生吞活剥。每一位老师对于教材的把握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