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费下.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费下.ppt

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费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专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和基本特点。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古代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历史上关系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大都以土地私有为前提,同时注意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以保证政府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的基础上,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政府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近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学考点睛】提示: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郑国渠是古代中国水利工程成功的典范;“坎儿井”更是古代中国人民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创造的工程形式。探究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传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探究2: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可从这段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探究4: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的口号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口号?“平均”口号;“平均”的要求,代表了民众的社会要求,是社会财富过于集中与土地兼并严重的集中反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探究1:中国古代手工业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经济条件: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②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探究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长期并存。(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易错点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2.注意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4.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易混点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主要生产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自主经营,主要生产在市场流通民间消费的产品。3.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重难点全面认识小农经济1.产生的条件(1)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生产工具因素:铁器、牛耕的普及,灌溉工具的改进,是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3)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4)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3.影响(1)积极方面:①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为了增加收入,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2)消极方面:①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近代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1.【图文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易传》材料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80章材料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