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4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七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ppt

第七单元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业课标要求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出现:距今左右中国原始农业出现,是世界之一,主要采用的耕作方式。(2)商周时期的农业①生产工具:农具出现,但和石锄、石犁仍是主要工具。②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治虫灭害等。③作物种类:西周时期,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④生活方式:开始定居。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背景①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②的确立。(2)形成:春秋战国。(3)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和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4)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5)影响①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生产力发展,积极作用是主要的。②消极:具有性;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王朝的主要兵源和徭役的承担者。小农经济的兴衰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社会政权安危。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注意解决好农民问题,扶植小农经济。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①夏、商、西周时期:以为代表,官府垄断。②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③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收归官办。(2)特点①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②技术水平:大多精美。③世界地位: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3)发展状况①冶金业朝代朝代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形态①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出卖。②民营手工业:主要供。朝代(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发展①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②发展:清朝前期。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及影响:长期领先于世界,广受欢迎和赞誉。(2)表现①西汉开始:丝绸远销。②唐朝起:瓷器远达。③明清:适应国外客户需要及根据烧制瓷器;影响欧洲瓷器业的兴起。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古代手工业并存三种经营形态且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的商品化、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中民营手工业虽然发展条件受政府政策的制约。规模小,但其生产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目的,带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因此从长远看,该生产经营形态最具有生命力。首先,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实践中“应对”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对农业生物和农业环境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基础上的,是长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如形成并成熟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旱地“耕—耙—耢—压—锄”防旱保墒耕作体系,形成于宋代的南方耕、耙、耖、耘、耥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就成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其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他们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会,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第三,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产生还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关。第四,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以人多地少为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人多地少”这种情况迫使人们致力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单位产量。到了清代,地主制经济制度的调整导致农业生产的高涨,这就为人口的激增提供了物质基础或现实可能性(当时人口的增长还与安定的政治局面和“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有关)。1.下面是某人观察右图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解析:本题是对农耕技术的考查,农用动力的根本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用于农业生产,故A错误;B、D是对曲辕犁的描述,而曲辕犁出现在唐朝而不是汉朝。故只有C正确。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汉代进一步推广,说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经营形态2.《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依据对题中信息的分析,可知④观点并未涉及,故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