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史05中世紀教會史01中古世紀的教會(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會史05中世紀教會史01中古世紀的教會(1).doc

教會史05中世紀教會史01中古世紀的教會(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古世紀的教會(1)1.本尼狄克(Benedict)修道主義在耶柔米時已經盛行西方,不過各修道院有修道院的規則,修道士的態度也有很多不完全的地方。自本尼狄克以後,修道院的制度就有很大的改變。本尼狄克生在義大利的努西亞(Nursia)。有人說,他是一個少年老成的人。他先在羅馬城讀書;因怕世俗的引誘,就到野地去,住在山洞裏三年。每遇試探的事使其心裏起衝動,他就跳入荊棘和藤麻中間,為的是要克制他的情慾。那地方有些修道士推舉他為修道長;不久其他修道士看他做事要求太嚴,想要毒死他。在公元529年,本尼狄克在孟特喀西挪(MontaCassino)上建立一所著名的修道院。他為那裏的修道士所定的規則是後來各處修道院的模範。本尼狄克要修道士立三個願望:一.必須住在修道院內。二.必須脫離世俗,就是獨身不娶,拋棄私有財產。三.必須服從院長的命令,遵守院中的規則。本尼狄克也規定修道士早晚要勞動工做和遵守禮拜的時間。中世紀的黑暗時代有人說:「修道士用十字架(Cruceofaratro)培養道德和文化。」當時,除修道士之外幾乎沒有人看重學問,修道士是當時最有學問的人。現在我們能有許多古書,多半是當時修道士在院中勤力抄寫的。他們也開辦學校,照顧窮人,善待客旅。本尼狄克的修道精神傳佈四處,從本尼狄克派而出的修道士,有二十四個教皇,一千六百大主教,都從他們這一派裏產生,由此可以證明他們在羅馬天主教中的勢力了。2.大貴格利(GregoryTheGreat)貴格利生在羅馬富貴之家,青年時在羅馬城做一個官長。他父親死後,貴格利承受很多家產;但他不願享受這世界上的快樂,辭了官職,也把家產用作慈善事業,又把衣服和珍珠並各種的東西,分給窮人;並且建了七個修道院,自己做其中一個卑微的修道士。有一天他到羅馬城賣奴僕的市場上,看見黃髮的奴僕,問他是何國人?人說:「是英國人。」貴格利心裏想,這些美麗的英國人不信基督,豈不是很可惜麼?就想到那裏去傳道;但他的目的沒有達到,因為教皇要他做官,派他到康士坦丁堡做他的代表。到公元590年人民公舉他做教皇;他一聽見就躲到別處去了;後來人民找著了,勉強他,他才應允。當他任教皇的時候,戰事發生了,也有瘟疫流行,全國遭難。貴格利藉此顯明他的愛心和才幹,善待人民。自從他派人到英國去傳道,有多處的教會承認他為領袖。另外他也和條頓族往來,要引領他們到信正道。他也用了一些方法發展教皇的權力和資產。由於義大利各處主教甚具威權,他就規定主教必須服在教皇權力之下,每逢主教上任須由教皇贈授「白帶」一條,表示他的承認。康士坦丁堡的主教自命為「普天下的主教」,貴格利不承認他,且說,這是教皇用的名號,別人不可冒稱;然而他自己卻不用那樣的名稱,只稱自己為「上帝僕人的僕人」。他這個名稱便成了以後教皇的稱呼。他又設立公共禮拜,組織唱歌班。有時候他的身體軟弱,躺在禮拜堂,聽兒童唱歌,若有不合調的,就指導他們。他與羅馬天主教神學的改革大有關係,比如他主張善人惡人死了以後,必先經過「煉獄」才可變為潔淨。然而他也說教會可以為死人禱告,縮短煉獄之苦期。他也主張善人的功勞和死了聖人的權柄。因此,後來人民的迷信一日比一日深。他死於公元604年。3.英、德兩國之歸主基督教很早就傳到英格蘭。從這裏又傳到蘇格蘭和愛爾蘭,信主的人也多。公元449年有未信德意志人和丹麥人攻打英國,殺害當地土人,毀壞禮拜堂,無處不表示他們的兇猛,於是凡信主的都逃到西邊。不久英國恢復了從前不信主的故態。貴格利登位之後,回想他在羅馬奴僕市場上所看見的英國人。他就派修道士奧古斯丁奴(Augustinus)於公元596年去佈道,同行的有四十人,次年才抵達英國。那時英國皇后已經成為基督徒,不久國王也信了主,和他一同領洗的有幾千人。貴格利派奧古斯丁奴作坎特布里(Canterbury)的大主教,送他一根白帶表明承認的心。有一次貴格利寫信專講英國的教會,寫給到英國去的墨利托(Melito)說:「上帝僕人的僕人貴格利,寫信給我最親愛的兒子墨利托修道院長說:自從你與你同行的人去了以後,我心裏很不平安,因為沒有聽見你們在路上如何,然而無所不能的上帝引導你們到我那最尊的教父奧古斯丁奴主教那裏以後,請告訴他,我為英人想了許久,凡屬百姓的神廟,除了裏面的偶像以外,一點也不可毀壞。他應該在神廟裏面潑聖水,建造聖臺,安置聖骨;如果這些神廟蓋造得好,這拜偶像的地方亦須要改為拜真神上帝的處所,使百姓見廟宇仍然存在,可照從前的習慣來聚集在廟裏面,並且認識和崇拜真神上帝。」英國的教會持久都有能力,也注重「修道主義」。當時修道士查考聖經,也有抄寫書本的,也有著詩詞,作歷史的;考其究竟無非是藉傳道表示愛主的心。這時傳道的人到德國去的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位稱為「德人的教師」的班伊裴(Bonifatius)。班伊裴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