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史05中世紀教會史34教會內部的難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會史05中世紀教會史34教會內部的難題.doc

教會史05中世紀教會史34教會內部的難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會內部的難題壹、非主流派一、迦他利派(Cathari)又稱亞比根斯派(Albigenses,Albi是法國南部一地名)。1200年達於高峰。傳承自摩尼教,迦他利派持本體善惡二元論的思想,論為有善惡二神。信眾中分為全徒及一般信徒二級。二、瓦勒度派:中古世紀的福音派。1176瓦勒度(PeterWaldo)實行基督變賣所有的教訓,並開始公開講道。1179教宗亞歷山大三世拒絕他們公開講道的要求,但他們不理會教宗禁令,依然公開講道,因此在1183被革除教籍,1184年與迦他利派一同被正式定罪為異端。貳、教權的衰退1309-1439一、被擄到巴比倫(1309-77)自從英諾生三世達於教權之巔峰後,教宗的地位便一路滑落。至波尼法修八世時即無法令英法等國王從服。革利免五世(1305-)爲法國人,即位後很快地就落於法王的影響之下,於1309年遷教廷於鄰近法國南部的亞維農(Avignon)。除了1367-70這幾年,教廷都繼續滯留在此。後來因謝拿(Siena)的凱瑟琳(Catherine)這位神秘派者大力鼓吹,貴格利十一世(1329-78)才在1377年將教廷遷回羅馬。二、大分裂(1378-1417)貴格利十一世回到羅馬後,第二年就死了。樞機院選了烏耳班六世爲教宗。但他脾氣暴躁、態度傲慢,遭人唾棄。於是樞機院又在1378年選了另一位教宗革利免七世。他又把教廷移去亞維農,這樣就變成有兩位教宗出於同一個樞機院的選舉,這是前所未有的情形。造成了歐洲教會的大分裂。支援羅馬教宗的有北義大利、德國的大部份、斯堪地那維亞及英格蘭;而支援亞維農教宗的則有法國、西班牙、蘇格蘭及義大利南方。這一百多年來的擾嚷,使得教廷的聲望大大跌落,教會改革的呼聲漸漸興起。三、教宗稅起反感教宗「被擄」期間,英國就不樂意繳稅給教宗了,原因是英國與法國敵對,而教宗又受法國的掌控。等到有兩位教宗,兩個教廷,食指浩繁,稅征大增,更普遍引起民族國家強裂的反感。參、神秘派一、神秘派興起的原因(一)對強調理性的經院哲學的反動。(二)唯名論強調個人經驗作爲知識的來源。(三)抗議教會腐敗。(四)社會不安使人向內尋求平安:黑死病在1348-49年間使一些都市地區有三分之一喪生。二、傑出的神秘派者這時期的神秘派分爲兩組:拉丁的及條頓的。(一)拉丁神秘派A.較重感性,強調個人對基督的經歷。B.代表人物:(1)克勒窩的伯納:他著重在意志與感情上與基督的合一而不提在本性上與上帝合一。(2)謝拿的凱瑟琳:她堅信上帝在異象中向她說話,她勇敢地抵擋教會的罪惡,並奉上帝之名成功地勸說貴格利十一世從亞維農遷回羅馬。(二)條頓神秘派A.較重在本性上與上帝合一B.德國神秘派(1)艾卡特大師(MeisterEckhart,c.1260-1327):是道明會的修士,被稱爲是德國神秘派的創始者。主張基督徒的目標是要在出神的經歷中與上帝達於本質的合一。死後被教宗因主張泛神論而定罪。(2)約翰陶樂(JohnTauler,c.1300-61)及HeinrichSuso(c.1295-1366):他們都承襲艾卡特的思想,並且都參與道明會中上帝之友(FriendsofGod)的組織。C.荷蘭的現代虔誠(DevotioModerna)運動:又稱普通生活兄弟會(BrethrenoftheCommonLife)(1)是一平信徒神秘派運動。(2)較德國神秘派重實踐,以教育及實際的服事爲主,而不似艾卡特被動地等候與神合一的經歷。(3)沒有泛神論傾向。(4)最著名的人物及其著作是多馬坎培士(ThomasàKempis,1380-1471)和極可能是由他所寫的《效法基督(ImitationofChrist)》。內容不是只要人捨棄世界,而是要人以愛基督的心來謙卑服事。三、神秘派興起的後果基督教歷史中有四種不同的著重傾向。一是理性的神學,二是宗教的儀式,三是感性的經歷,四是實踐的行動。神秘派的發展是屬於感性經歷這方面的著重,可以平衡經院哲學之過於理性,以及教會生活之過於著重外在的教階系統及儀式。它的危險則在於用內在的權威取代聖經、泛神論思想及過度注視內向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