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品多篇】前言: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谚语,读中感悟它的表达作用,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习惯。4.理解课文中谚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向上的积极情感因素。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谚语的含义,养成积累谚语的习惯。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3.大概了解文中谚语所包含的意义。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谚语的含义,养成积累谚语的习惯。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写有谚语的书签。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释题(7)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谚语三则(板书课题)2.教师读,学生跟读。3.学生齐读。4.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谚语吗?(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5)1.教师范读。学生圈画出生字。2.学生自读生字,然后自由读文。3.反馈学生认字的情况。(1)以游戏方式认生字:找伙伴。(2)请拿到书签的小朋友读他们手中书签上的谚语。(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鼓励学生读好字,再读好文。(4)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并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5)教师组织学生反馈生字的识记方法。(6)开火车读,检查全班小朋友个别认读生字的情况。4.朗读课文。(1)小组自由读。(2)指名读,集体评议。(3)小组读。(4)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学着老师读。三、感悟谚语蕴涵的道理(8)1.出示:“春光无限好,做事要赶早。”2.学生读,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3.请小组长把小组讨论后的最后结果汇报给全班小朋友听,然后集体选择最合适的一个。4.同样方法理解别的谚语。5.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这些谚语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它不等人,我们必须珍惜时间,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多学多做,千万别浪费时间,否则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四、再读,巩固理解,加深印象(10)五、布置作业(5)朗读课文。板书设计谚语三则yǔ语zé则wú无xiàn限ɡǎn赶rú如zhuànɡ壮nǔ努lǎo老tú徒shānɡ伤bēi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学习谚语的习惯。4.理解课文中谚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向上的积极情感因素。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谚语的含义,养成积累谚语的习惯。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8)1.认读生字词卡。2.开火车读,加深记忆。3.完成多音字练习。(好、少)4.全班齐读生字卡片。二、读文、再次感知,指导背诵(10)1.出示谚语,学生朗读。2.指名背诵,说说自己背诵的技巧。3.集体背诵。4.教师表扬、肯定,并强调背书应适当地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提高背诵的效率。5.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说什么是谚语吗?6.那你们知道本文的三则谚语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三、激发思维,拓展延伸(10)1.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谚语或故事?2.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出色的表现,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懒汉的故事》。3.你们喜欢故事中的懒汉吗?为什么?4.学了这一课,你们觉得自己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呢?四、指导写字(8)1.引导学生在小组里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交流。2.集体反馈。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4.作业展示,集体评价。五、游戏巩固(5)1.走迷宫,看谁走得快。2.生字找朋友。六、布置作业(4)收集、制作谚语。板书设计2.谚语三则春光无限好,做事要赶早。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后感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壳的特点,向贝壳问问题并想像贝壳会怎样回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课文内容,了解贝壳的特点。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大海挂图,贝壳实物,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5)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2.教师出示大海的挂图,小结:是呀,大海多美呀!水蓝蓝的,一望无际,沙滩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贝壳呢!(教师板书课题)3.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贝”“壳”。4.指名读题目。5.大家一起读题目。6.你们见过贝壳吗?(学生自由发言)7.展示贝壳实物,感受贝壳的美丽。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0)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找生字。2.反馈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