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物理)增强课程标准: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物理课程标准修改前言物理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修改课程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目标的变化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培养思维能力评析评析自学能力思考:下列试题是在测试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吗?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课程内容变化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中的“认识”都改成了“了解”对学生认知目标的要求稍有降低。对科学探究实例放到了附录中并做了调整。增加了两个案例(磁生电、凸透镜成像)保留原有的(比较保温性能)。顺序是从简到繁,由低到高。涵盖了课内课外探究活动及部分要素的探究与完整探究过程。增加了案例评析,帮助教师了解案例的特点。思考:如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修改内容:1.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2.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3.适当删减知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4.适当增加内容,重视落实课程目标5.适当综合、拆分,使内容集中协调(1)规范要求,增可评价性(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标准》(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标准》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修改稿”删: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降低要求.理解物体的惯性——《标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修改稿”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2.4.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2.4.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2.3.4知道平面镜的特点及应用。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修改稿”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标准》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修改稿”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修改稿”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标准》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附录1学生必做实验说明.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