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例尺的意义》课标解读稿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的设置(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借鉴教师用书)、教学内容及学情。依据一:《课程标准》这一环节可以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摘录相关内容第二步确定关键词第三步分解知识第四步分解认知行为第一步摘录相关内容这一课时在六年级,属于空间与图形中图形与位置,我就从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这部分内容中寻找。这一部分在课程标准中呈现的内容有:(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4)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阅读发现,与我这节课有关的只有第(1)条的前半句。就是“了解比例尺。”第二步,确定关键词。这里只有五个字,其中“比例尺”是个名词,是一个概念,就无需再分解了,我确定的行为动词就是:“了解”。第三步,分解知识。由于这里的“比例尺”不需要再分解了,因此直接进入下一步。第四步分解认知行为我通过分析思考,这里的“了解”这个行为动词可以分解为:通过体验,会正确说出什么叫比例尺;能分辨出一个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还是线段比例尺;借助一个比例尺,会举例说明这个比例尺表示的具体含义;能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会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之间的转换。最后,根据刚才的分析,形成剖析图如下:比例尺的意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换比例尺的产生求比例尺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的含义体验说出分辨举例说明应用概念分解动词分解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本环节的思考过程和前面一样,第一步,摘录相关内容,从教师用书中的对应单元中去找。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仍是第4条的前半句“了解比例尺。”由于教学用书的目标和课标上的完全一致,下面的三步我就省略了。依据三: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的第三小节《比例的应用》的例1。教材首先说明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明确它的意义,并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的比例尺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零件的放大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例1教学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后面比例尺的计算做铺垫。下一节课是比例尺的实际应用,学生必须真正明白比例尺的意义,才会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是: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换。依据四:学情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学生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预习、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表达交流、分析总结的能力,本节课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学、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二)、教学目标陈述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比例尺的意义》的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1、通过学生自学、体会、探究等活动,会说出什么叫比例尺;2、能分辨出一个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还是线段比例尺;3、借助一个比例尺,会说出这个比例尺表示的具体含义;4、会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之间的转换;5、根据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能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三、评价设计我这节课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课中提问、观察及评价样题等。下面是《比例尺的意义》的评价设计:1.通过提问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2.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4、5,达标率90%。评价样题:1、将下面的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1:30000001:200000000500m040km2、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3、完成教材第3题。四、教学流程预设《比例尺的意义》是一节计算课,我套用的就是我们推广的计算课教学模式:(一)复习铺垫(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五)总结激励,内化新知。具体设计如下,一、复习铺垫。5米=()分米=()厘米3千米=()米=()厘米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郑州只用了1分钟,这是怎么回事?2、、引出地图。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北京、河南,比例尺)。比例尺:1:10000000问:北京和河南之间的实际距离是这么长吗?这张地图与我国幅员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