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彭东(贵州盘县鸡场坪民族中学)在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更加重要。特别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创新意识寓于教育教学之中,数学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和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是要实现教学民主。教师要真正把教学活动摆在公正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引领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实施地位。要充分关爱、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在自由、宽松的情况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愿意去思考、开动脑筋想问题,才会有标新立异的勇气、信心,才会有创新的萌芽。其次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的提出新异的想法,这是创新意识的表现,它孕育着未来的发明和创造。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别出心裁地提出新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质懝,独辟溪径地解决问题。即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挖苦、讽刺、嘲笑,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们敢想敢说的勇气和精神,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这样,就能鼓舞学生标新立异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课堂创设情境。一是创设信息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实现性、有效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创设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二是创设探究情境。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学生自主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新力。作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角度来研究教材、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指导练习,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要素。三是创设猜想情境。猜想是带有一定的直觉性的,是高级的思维形式。要求在面临较复杂问题情况下,迅速在现有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的相关信息中,经过总体观察,对问题实质做出大胆的猜想、假设、试探,然后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力求很快进入问题的关键,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质懝,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进行大胆猜想,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是创设求异情境。求异是不按常规寻求变异,对现有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想象的主要形式。教师要用选择性的例题,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地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出现求异因素,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学生的寻求欲望不能超之过急,要细心点拨、耐心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问题多解的艰苦寻求中获得喜悦,享受创造意识的乐趣。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育创新意识。我省教育家汪广仁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教某人某学科不是把所得的结果全部记下来,而是教他们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注重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重要的是探索发现的过程,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一条线路去再探索再发现事物的变化、起因和内在联系,学生本人把学到东西借助于已往的经验自己进行知识的再“创造”。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把握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教学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教学的整个全过程。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成才之目的。(作者简介:彭东,男,汉族,专科学历,贵州盘县鸡场坪民中初中数学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初中数学教学,已从事教学24年。邮编:553525;电话:13985930098;信箱:1264316495@qq.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0年4期,HYPERLINK"http://www.zgjykx.com/"http://www.zgjyk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