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南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姜贤凤一、给学生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例如:对问题的问答不满足于课本和教师的答案,总想换一个说法;对习题的演算方法不愿意与别人相同,总想另辟蹊径;对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之类活动充满热情等。这些都是学生积极宝贵的创新意识的显露。教师对学生的这些表现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二、给学生创设拓展思路的空间,培养创新能力一个人只有创新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所谓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发散性、流畅性、独创性和精密性。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设拓展思路的空间。1、发散提问法。向学生提出有多种答案,而不是仅有惟一答案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需掌握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找准发散点。提出的问题,必须能拓展思路,而不是单一答案的问题。二是要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尽可能让学生把与众不同的答案都说出来。三是要能集中。思维不发散不行,光有发散没有集中也不行。因为没有集中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学生在我的点拨和指导下,经过讨论,很快得出不同的算式:①因为男生人数为单位“1”,因此女生人数为:1-20%=80%,因此男生比女生多:(1-80%)÷80%=25%。②同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80%,又因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多:20%÷80%=25%。③同上,因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即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5-4)÷4=25%。通过一题多解不仅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长学生思维空间,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迟延评价法。迟延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木倡导的“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其基本要求是要给人们创设一个拓展思路的足够空间,让参加讨论的人能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畅所谷言,互相启发,以使提出数量重多的创造性设想。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学生在充满真诚的期待中增强自信,充满幼想,积极创造。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当学生提出百分数是否有单位的问题,我先不回答,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资料,互相讨论、交流,最后得出两个结论:①分母是100的分数不一定是百分数;②百分数无单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反思教学法。所谓反思教学法,就是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进行反向的思维,培养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向思维又称逆向思维,它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是逆向性,即根据对立统一的观点,专门从相反的对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第二是批判性、挑战性。反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习惯的、传统的、公认的思维方法。第三是新奇性。反向思维能在人们想到的地方独辟蹊径,往往会得出新奇的结果。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时,当我出示“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是3和4,求第三边?”学生马上想到斜边是5,而忽略了斜边是4的可能性。经过教师的精心点拨,学生正确得出第三边是5或根号7的正确结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我们唯有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我们永远追求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