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保健讲稿-高血压(常用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38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社区预防保健讲稿-高血压(常用版).doc

社区预防保健讲稿-高血压(常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区预防保健讲稿-高血压(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高血压随着现代人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负担和生活压力日渐沉重,高血压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不控制好血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脑卒中和冠心病。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熟悉一些有关高血压的知识。珍爱生命,健康长寿。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临床主要症状,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数日多次测血压有两次以上血压升高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以上,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强调一点:高血压是通过测量来观察并诊断的,不是通过有没有症状来判断的。二、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2.食盐:盐是危害生命的“秘密杀手”。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垃圾食物。快餐食品是儿童患高血压的祸根,原因是其含盐量普遍偏高。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肥胖和高血压是一对“难兄难弟”。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三、高血压六大危险信号1.头疼:头痛是一大危险信号。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高血压患者出游防晕厥!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四、高血压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脑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再是:肾功能衰竭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少数: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五、高血压应该如何治疗?高血压治疗并没有所谓的捷径。一般来说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目前还都需要终身服药,这是很明确的。随意停服抗高血压药,或者迅速减药、停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可能会更糟。如果服药后血压下降达标时,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而不应断然停药。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降压标准,对于普通人来说,血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群体收缩压应降至150mmHg以下,同时有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应将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高血压患者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准自己的降压标准进行药物治疗。要注意平稳降压,血压波动越大,损害越重,因此要确保24小时内平稳降压,不能操之过急。同时,老年人由于代谢减慢,药物剂量更需要谨慎。对于高血压患者,应遵照医嘱科学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六、纠正有关高血压的7点误解1、高血压≠高血压病高血压与高血压病不能等同。高血压病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占所有血压升高疾病的90%。另有约10%为继发性高血压。2、高血压≠一定需要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措施是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病首选方法和基础疗法,目前研究证明,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有:1.控制体重;2.限盐摄入;3.戒烟;4.避免情绪波动;5.合理运动。3、凡能降低血压的药≠理想药降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也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在降压的同时,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这类药物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为理想的药物。4、降压越快、越低≠越好、越安全一般来讲,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紧急降压外,应平稳而逐步降压。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极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另外,有的高血压病人,常将一天降压药的最后一次放在临睡前或仅在睡前服一次降压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是危险的。当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压可自然下降20%,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倘若病人临睡前服了降压药,2小时也正是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使病人发生意外。有临床研究报道,致命性脑血管意外中约有40%是由于低血压所致,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若收缩压低于13.3千帕(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原有血压15%~20%,则更易发生脑血栓。因此,科学家强调按人类生物钟用药,即上午9~10点、下午14~15点各用一次降压药更为安全有效。5、降压的新药≠对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