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德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1.doc

浅谈德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德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颍上二中-------朱俊摘要:德育,通常意义上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自古以来德育就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其实,德育所涉及和渗透的范围相当广泛,同样,德育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所要面临的问题。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渗透在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数学的思想教育功用,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科教学成为全面提高学生根本素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成为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的过程。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德育教育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最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老师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上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充分利用教材,发现数学的美。在数学教材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在知识分析中。美需求去发现,审美认识的培育是数学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内容之一。谁说数学只是单调的数字和符号?每一个漫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都会惊叹她所蕴藏着丰厚的美学宝藏。数学定义的准确美,公式的简约美,逻辑的严谨美,内涵的丰厚美,变化的灵敏美,更有函数图象、方程曲线,数形分离,无不表现出数学中美的要素。数学之美不只仅是对称美、简约美、奇特美与调和美等外在表现,更有数学的内在美,如圆锥曲线,当学生晓得这几种曲线能够经过平面截圆锥而得,觉得不可思议,它们的方程都是对称的二次式,这其中既有圆锥曲线的漂亮,又有数形结合的风采;既有二次型的数学底蕴,更有描摹天体运动的功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这些素材,表现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高学生数学审美活才能和评判才能。三、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极限数学中,可举出古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再如通过“杨辉三角”“祖日恒原理”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立体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例如:在圆柱教学中,通过对圆柱底面半径运动及长短的变化,圆柱可在圆台、圆锥之间互相转化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总之,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是思想政治学科一家的事情,各个学科课程都要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数学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