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地理必修1胡双2009210029目录行星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地球上的水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行星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基本概念:天体天体系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普通:和其他七大行星相比较,运动的参数相近,即公转方向的同向性,公转轨道面的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的近圆性。存在生命的行星1.存在生命的条件:存在生命的条件位于太阳系(宇宙环境相对稳定)适宜的温度条件(距日距离适中)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一定的质量和体积)液态水的存在既普通又特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光球色球日冕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的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速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23°26′N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三.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昼夜现象及形成原因昼半球、夜半球及其分界线(晨昏圈)昼夜交替及其原因、周期、意义时差地球上不同地点时刻早晚的确定地方时、时区的划分、区时和时区的计算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1.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存在2.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引起变化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至秋分,北半球夏半年,昼大于夜秋分至次年春分,北半球冬半年,昼小于夜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达年最大值,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达年最小值,辐射最弱。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达年最大值,辐射最强,北半球各纬度达年最小值,辐射最弱。春、秋分:直射赤道,南北太阳高度角对称相等,辐射相当六.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辐射有规律的变化→四季。2.五带: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异→五带:热带为23°26′S到23°26′N之间;北温带为23°26′N到66°34′N之间;北寒带为66°34′N到90°N之间;南温带为23°26′S到66°34′S之间;南寒带为66°34′S到90°S之间。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得到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的依据:地震波的传播→不连续面的确定→地球由外到内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核和内核)2.地震波在不连续面处的变化比较:不连续面名称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所处位置地下平均33千米处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明显增加突然下降横波传播明显增加完全消失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上的大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绝大部分能通过大气,到达地球,而地面辐射却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因此地面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热力环流: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表现:海陆间、城市和郊区间等。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砖偏向力改变风的方向,摩擦力影响风速。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产生热量差异,驱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并且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海陆相间分布,并且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因而使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高低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