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必看)整理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语文教案(必看)整理版.docx

小学语文教案(必看)整理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8篇【集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本课生字词。辨析近义词。2、图文结合,说说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动作。教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你看过足球赛吗?看了谁和谁的比赛?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一群孩子在一块空地上进行一场激烈、精彩的足球赛。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指导分段。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读准字音。2、记忆字形。3、理解词义。四、巩固练习。1、读生字,口头组词。2、看图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第二课时一、理解第一段内容。1、读第一句话,说说场地好在哪里/2、读第二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哪个字是经常来的意思?3、读第三句话,体会意思。4、读第四句话,主要写谁?突出谁?二、理解爹人段内容。1、读课文,具体介绍了谁?2、看课文插图,说说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守门员?3、“真正的小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句话要说明什么?4、怎么知道他是候补守门员?5、哪句话是作者的想象?三、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1、读课文,说说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了什么?2、课文一共描述了几个孩子,几个大人的形象?还讲了一条什么的样子?3、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对观众作了具体描写?4、怎样介绍左边的五个小观众?从五个孩子的动作、神态可以推断出什么?5、按同样方法学习另外三个观众。6、“精彩”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十分精彩?四、总结全文。1、体会文中表示“看”的词语有什么不同/2、看图,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动作的/3、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场激烈、精彩的足球赛?板书设计:时间:放学以后地点:一块空地人物:观众赛前准备:分两拨书包帽子做球门小守门员;注视磕破戴着分腿弯腰观众:探着伸直站起来搂着挺直挺紧张看五: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掌握孟子的文学常识及其政治主张,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理清论证思路,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体会论证过程中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1、复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认为什么叫做“仁”?2、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二字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你认为战国的国君最关心的是什么?3、身处战国的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对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征服他国的战国君王们,智慧又擅长辩论的孟子会用什么办法来推行儒家“行仁政,爱百姓”的政治主张呢?他是怎么把齐桓公、晋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国君主“骗”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与其叫《天时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二、初读课文、翻译疏通1、自读课文,读出孟子向君王游说说理时的自信。2、集体朗读,读出说理的气势,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方法。3、同学互译,圈划不理解的字词句,互助解答4、指名翻译,重点强调。城、郭、是、池、环、兵、委、去、域、亲戚、至、顺畔、夫三、把握中心1、你认为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君王如何攻击别的国家吗?)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孟子的真正想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法则”的意思。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你认为孟子这里谈到的“人和”之“道”具体指什么?施仁政、民贵君轻——爱百姓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道”3、本文的论证中心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达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作的意图是规劝当时的统治者施行仁政。4、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会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议论过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再读文章。四、论证过程1、在战乱不止,各国之间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如果说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会不会采纳呢?善辩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办法?通过军事引起君王的兴趣,再通过层层说理慢慢将君王引入自己设下的“仁政”的“圈套”。2、孟子是如何从军事角度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举出事实论据,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