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十一气相色谱性能测定及条件选择方法.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验十一气相色谱性能测定及条件选择方法.ppt

试验十一气相色谱性能测定及条件选择方法.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色谱法的起源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这种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被人们沿用至今。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C)随着流动相不断加入,洗脱作用连续进行,直至A和B组分先后流出柱子而进入检测器,从而使各组分浓度转变成电信号后记录在记录仪上。关于程序升温单阶程序升温多阶程序升温关于塔板理论tR和W1/2的测量关于分离度计算分离度时两峰之差和峰宽测量氢焰检测器的原理关于灵敏度和检测限R1.恒温、程序升温对混合样品的分离比较(1)柱温50℃:首先按上述色谱条件接通载气,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设置检测器、汽化室温度,再设置柱温度50℃。待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通入氢气、空气,并为FID点火。同时接通计算机电源,启动色谱工作站。待基线稳定后,取1μl混合样品进样,出峰完毕,停止数据采集,从工作站报告中记录七种物质tR。(2)柱温80℃:将柱温设置为80℃,待基线稳定后,取1μ混合样品进样,停止数据采集后,记录七种物质tR。(3)程序升温:柱温在45℃恒温0.5min后,以10℃/min速率升至80℃,再恒温2min后,结束一个分析周期。设置方法为,先设柱温为45℃,再依次操作:“PRG”键、“▽”键、输入“0.5”、“ENTER”键;“▽”键、输入“10”、“ENTER”键;“▽”键、输入“80”、“ENTER”键;“▽”键、输入“2”、“ENTER”键。进1μl混合样品后,在开始采集数据同时,按动色谱仪“START”键。停止采集后,记录七种物质tR。(4)将程序升温的色谱图放大后,以(mm)为单位,分别测量和记录乙酸乙酯、苯两个峰的峰间距(tR2-tR1)和峰宽(W1、W2)。2.塔板数、灵敏度和检测线的测定(1)在色谱仪上设置柱温为75℃,“RANGE”输入“9”,“ATT”输入“3”,待基线稳定之后,启动采集数据,记录5min基线谱图。放大基线谱图,以(mv)为单位估测并记录噪声数(N)。(2)准确取1μl含0.05%苯的甲苯样品进样,记录苯的峰面积并将其单位转换为(mv·s)。(3)将上一步的色谱图适当放大,以(mm)为单位测量并记录苯峰的tR和W1/2。1.对程序升温是如何理解的?有什么作用?2.理论板数有什么缺陷?与分离度有什么关系?3.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对气相色谱柱及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