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次改革1990年《计算机应用》专业2003年《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进程计划表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外设与接口技术64本次改革特点理论“够用为度”进行课程整合加强实践教学不具备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要件,没有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对学术性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改良。第二次改革SystemsAnalysis程序设计初步本次改革特点强调职业需求对课程的重要性,以职业描述为课程设计的起点;分析找出支撑职业能力的核心技术-技能,重视适应职业需要的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职业能力培养;依靠产学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和教学训练的全过程,产学合作成为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第三次改革引进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2004年,欧盟亚州联系(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DCCD)”课题组研究这一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方法在亚州地区的推广,参加国家有德国、中国、马来西亚等四个国家的六所大学,总课题组长为FelixRauner教授,北京联合大学为中方课题组长单位。2006年以来,教育部在其“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的建设项目”中,引进和推广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选要求中把“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作为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标准之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本次改革特点重视建构和设计能力在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目标的能力内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以培养设计能力为主要目标,适用于创新型国家和市场经济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但需要特殊的课程支持平台,其效果取决于本土化能力与中国特色的创新。关于三次改革三次改革并不意味着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事实上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很多专业实施的课程迄今仍处于以第一次改革为主的状态,第二次改革的历史不长,第三次改革的目标在当前示范校建设中又提了出来,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也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的新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学习德国等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二、引进德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模式的意义1.德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模式的四大贡献设计导向设计(德语Gestalten,英语shaping)导向,是上世纪80年代从德国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即人们不仅要有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未来工作世界的发展。它目前已经成为西方职业教育的主流指导思想。设计能力的内涵综合运用知识技术科学掌握工作执行过程正确处理个人与劳动组织劳动成员之间关系善于对工作的批判性反思BAG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新型的整体化工作分析方法BAG(德文“典型职业工作任务”BeruflicheArbeitsaufgaben的缩写)实践专家访谈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专家工人座谈会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4个学习范畴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它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职业小类或多个岗位)的职业资格。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learningsituation)组成,即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2.德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模式的二个层次三重内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