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乡网上结对优质资源共享——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我们本着“同走内涵发展之路,共促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宗旨,通过部门和教师间的互动沟通,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致力推进城乡学校共同进步,协调发展。二、目标任务1.结对学校:山阳中心小学夏集镇中心小学2.主要目标:构建与山阳中心小学、夏集镇中心小学网上一体化平台,通过网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服务等方面进行无障碍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对方学校的优势特色,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打造三所学校网络共同体,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三、主要工作1.落实结对对象2.明确工作内容⑴校长结对负责人:王楹著2010年9月双方学校校长交流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和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思路、重要举措、重大活动、月度和周工作安排,针对农村学校办学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留守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打造等,积极寻求对策。2010年9~12月副校长结合分管的德育工作,对口结对,交流德育工作规划、计划、德育工作思路、措施、重要德育活动图片、音视频资料、优秀主题班会课例、典型德育活动案例,着重就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展开研讨交流,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⑵部门结对:教导处负责人:贾元荣2010年9月通过网络平台交流重要活动安排、教学计划、教学进度;2010年9~2011、1月交流教案课件、优秀课例视频、试卷习题、教学素材等各种资源,实现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交流双方教学管理经验,包括年级组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课务管理、备课管理、听评课管理、作业管理、辅导管理、考试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向对方开放网上电子备课系统,利用网络平台,邀请对方参加新教育实验,参与有效教学框架的研课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共同组织校本培训,交流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月1次)。德育处和少先队负责人:王久洪2010年9~2011、1月通过网络平台共同研讨交流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创新双方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内容和载体,以及德育特色活动交流,以提高活动实效。教科室负责人:刁仁荣2010年10~12月通过网络平台交流课题立项、实施、管理方略,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⑶教研组、备课组结对负责人:周信东吉祥王志祥2010年6~12月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交流集体备课经验,利用“教育在线”网站“新教育实验发布”栏中“新教育实验推进旅程(陈士才)”及“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新教育小学语文课堂专贴”的两个专贴,每周围绕一个课题进行交流,共同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⑷教师(含班主任)结对杨一杏2010年9~2011、1月组织教师充分利用教育博客等方式,主动与结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和班级常规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组织、学生个体教育、心理咨询、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交流,向山阳中心小学、夏集镇中心小学优秀教师提供我校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案例,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升班主任工作素养。⑸班级和学生结对蒋雷平2010年9~2011、1月组织我校结对班级利用班级主页与山阳中心小学、夏集镇中心小学相对应班级就班级管理、学生活动开展交流;利用“教育在线”网站“新教育实验发布”栏中翔宇实小部分班级成长专贴进行交流,增进了解,开展互动,促进班集体、学生健康发展。3.建立保障机制⑴健全组织,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网上结对工作。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城乡网上结对工作领导小组,把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参与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的重大意义,对该项工作的实施作宏观控制;领导小组分部门下设校长结对、教务结对、教研组结对、备课组结对、信息技术支撑保障等工作小组,各主任、组长为工作小组组长,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对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并突出实效。⑵设施到位,搭建网上一体化平台。认真检查现有硬件设施,加强设备维护,及时增添网上结对所需设施,为网上结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根据需求,搭建网上一体化平台,满足双方学校间共建共享、交流互动、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⑶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应用水平。为确保网上结对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实际需要,一方面派员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对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的网络应用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网络应用水平校本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⑷加强督查,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学校校长会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每周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分别从工作流程、交流方式、校本特色、技术支撑、资源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