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气压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气压强》,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四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大气压强》一课,既是对以往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为后面大气压知识应用奠定坚实基础。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尽管大气压比较抽象,但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3.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本次课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与实践,体验大气压的存在。②体验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③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的方向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是:大气压强的测定第二部分【教法及学法】本次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演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游戏活动法。第三部分【教学器材】本节课要用到的教学器材:吸盘注射器钩码空饮料瓶玻璃杯硬纸片漏斗乒乓球水槽水烧杯气球等。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教学环节进行: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复习提问:固体有压强,液体有压强,空气又称为大气,它有压强吗?教师拿出两个吸盘挂衣钩,并请两个学生想办法并让这两个吸盘相互吸在一起。成功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将吸盘中的空气用力排出后,它们才“吸”在一起呢?引出新课题:大气压强2.分组探究,讨论交流,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先进行“覆杯实验”的演示,并利用动画解释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要求学生尽可能设计多种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或老师提供的器材可以进行“漏斗吸乒乓球”“堵口的注射器拉不开”“笔帽吸嘴唇”等实践活动,边让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边引导学生进行解释,以加强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总结实验的共同结论,大气(即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对其中的所有物体产生各个方向的压强。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此达到对第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再次提问: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是什么?液体和空气有哪些相同点?大气产生压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随后请学生总结什么叫大气压强?3.历史故事开篇,自主探究估测大气压和了解托里拆利实验教师邀请两个“大力士”同学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大气压的威力。接着结合课件中的动画给学生讲马德堡半球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中的盛事。紧接着提出问题: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介绍托里拆利实验,把实验过程的图解挂在黑板上进行分析,并提出几个问题1.水银柱为什么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2.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空气?3.怎样计算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小?计算、小结: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Hg产生的压强(指出大气压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讨论:托里拆利实验中,下列因素会影响所测值吗?1.换用粗些或细些的玻璃管。2.玻璃管中进入了空气。3.外界大气压改变。4.玻璃管向上提或向下按一些。5.玻璃管倾斜。通过进一步分析,深入理解托里拆利实验,这样分解难点,降低了学习难度。在这个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步步深入,循序善诱,让学生学会了用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来获取科学知识,以此达到对第二个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4.回顾小结,活动迁移以及课后研讨先组织学生回顾小结,以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接下来设定两个活动:1、怎样将底部有小孔的饮料瓶灌满水?“(灌满水,盖上盖拿出水面即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安排学生进行用吸管搬运乒乓球比赛的游戏活动,游戏规则是不允许用手接触乒乓球。(用吸管吸球搬运即可)。这个游戏寓教于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也增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