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分代谢涉及的思维拓展(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水分代谢涉及的思维拓展例1:图二所示,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分子量为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本题改为左边10%的葡萄糖溶液,右边为10%的蔗糖溶液的情况分析。例2:夏季,高大乔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运至整个植物体的主要动力来自:A.细胞内大分子亲水物质B.呼吸作用生成的ATPC.细胞液的渗透压D.植物的蒸腾作用不同植物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作用一样。注意“吸收”“运输”的差异。水分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的差异。例3:将人体血液置于9%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A.质壁分离B.正常状态C.细胞膜破裂D.细胞皱缩注意在DNA粗提中的运用。例4:下图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叶表皮细胞,请回答:(1)图A细胞处于何种生理状态?(2)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3)如上图A、B、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是>(4)假设将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渗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的质壁分离发展过程,发现该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将如上图所示的从→→(5)图中标号①指的物质是,浓度为。参考答案:质壁分离状态C>A>BA>BB到A到C细胞外溶液例5: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和细棉线。(1)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加图注)。(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见右图(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一段时间后,①袋内外液体均不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不能通过;②袋内外液体均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能通过;③袋内液体变蓝,袋外液体不变蓝,表明碘能通过,淀粉不能通过;④袋外液体变蓝,袋内液体不变蓝,表明碘不能通过,淀粉能通过。(注:结果预测应与实验设计一致)例6: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人们一般认为:把蔬菜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即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取同一新鲜蔬菜样本各1000g,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如下处理方法未作处理仅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后浸入纯水30分钟后1000g蔬菜农药残留量0.196mg0.086mg0.123mg细胞液浓度AB浸入纯水时间C0实验(二),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1)对实验(一)结果的解释是: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后,蔬菜农药残留量比未作处理减少了一半以上,这是因为而浸入纯水30分钟后,蔬菜残留农药量反倒比仅用纯水冲洗1分钟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多,这说明(2)从对实验(二)曲线的分析中可知,从A→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而从B→C点,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则是: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可溶性有机农药的关系是:(3)农业上常采用根外追肥(即向植物叶片喷洒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方法,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根据有关原理,根外追肥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效果最好?为什么?参考答案:(1)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片表面,大部分可被纯水冲掉农药分子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导致植物细胞内农药含量增高。(2)刚浸入纯水中,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受细胞壁限制,细胞吸水一定量后即饱和,此时细胞仍可吸收农药分子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无风或少风的傍晚,或空气湿度大的阴天;使叶片的液面保持较长时间,以便于植物细胞充分吸收溶于水中的养分。图一图二例7:“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动力从何而来?某同学为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将一枝条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不久水银柱上升,如图一所示。实验二:将同一植物在靠近茎的基部切断,套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管内装有水和水银。不久,玻璃管内水分增加,水银柱上升。如图二所示,请回答:实验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说明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