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的思考一、广州一模文科综合地理综合题评卷感悟1、试题设计体现“以能力立意”的特点。2、试题不求覆盖面,但考查主干知识。3、考生失分情况分析(1)地理空间概念不清,任意定位。如,不知道东南亚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位于亚洲与大洋洲之间;不了解北太平洋暖流的分布。(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如有些考生将“经度地带性规律”(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的规律)表达为“海陆分布规律”。不知道黄土高原处于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带。(3)答题抓不住关键词,语言混乱、表述不清。如“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没有将“地区雨季”等关键词抓住,答案答为“降水集中于夏季”。(4)答题不规范,错别字较多。如“降水”写成“将水”。(5)阅读、提取信息失误。如不能从图表提取出径流量与含沙量的关系是“正相关”的等。附:试题41.(26分)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经济和海洋运输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材料一:下表是世界海洋运输的区域集散趋势表。世界海洋运输的区域集散趋势表(运量比重:%)年份类型北美欧洲东亚地中海及中东南亚中美南美澳新非洲1970运量30.950.16.31.3---8.4-2003运量13.412.453.2132.32.411.60.7材料二:下图是世界主要港口航线分布图。材料三:下图是南海区位示意图。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运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从以①为中心。向以②为中心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以③洋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格局。(6分)(2)根据材料一,南海地处①洲和②洲,③洋和④洋之间的交通要道。南海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海上生命线”,其原因是⑤。(8分)(3)在太平洋经济圈中,亚洲货物运往北美一般采用M航线(如材料二所示)。请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4)分析N国吸引我目制鞋、纺织等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6分)41.参考答案(26分)(1)①欧美(欧洲、大西洋、欧洲和北美)②东亚(太平洋)③太平(每空2分,共6分)(2)①亚②大洋③太平④印度(每空0.5分,共2分)⑤我国是世界工厂和最大资源进口国之一(2分),需进口大量原料和燃料(2分),出口产品(2分)。因此南海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生命线。(每点2分,共6分)(3)M航线属于大圆航线,路程短(2分)。M航线处于西风带和北太平洋暖流,顺风(2分)顺水(2分)。(每点2分,共6分)(4)N是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2分)、低廉的地价(2分)、国家政策的支持;N临海,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输出产品(2分)。(每点2分,共6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二、近年省内外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回顾1、主流试题立足于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回避重点,内容不偏不怪。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整体把握,以及主要观点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基本的读图能力和计算技能)的重要性。2、渗透自主学习的试题。或提供新型的图像,或提供变式图像和模型,或提供新的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在新的情境下(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知识和图像),利用试题提供的信息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处理寻找到问题的答案。3、体现教育价值观的试题。试题以反映现实和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并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观。三、地理综合题解析方法的探索(一)解题的思维过程试题情境(文字、图表)试题设问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方法、观点、理论)答案有效信息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评价、反思语言表达(二)解题的方法1、把握解题三部曲——审题、解题和答题。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解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答题范围和要点。解题的能力要求处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这一步骤容易被忽视)要领是:展开联想、求助图示、排列要点。答题是把解题中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或图象方法表达出来。基本要求是清楚、准确、简明、完整、有序,答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术语,其能力指向是描述或阐述、论证问题。要领是:层次分明、运用术语、表达完整。例:读图9,回答(3)小题。(2007高考文综全国Ⅰ卷)(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