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6年高考数学专题二:数列一.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对照表等差数列性质等比数列性质1、定义;;2、通项公式(第二通项公式3、前n项和4、中项a、A、b成等差数列A=;是其前k项与后k项的等差中项,即:=a、A、b成等比数列(不等价于,只能);是其前k项与后k项的等比中项,即:5、下标和公式若m+n=p+q,则特别地,若m+n=2p,则若m+n=p+q,则特别地,若m+n=2p,则6、首尾项性质等差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的和,即:等比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积等于首尾两项的积,即:7、结论{}为等差数列,若m,n,p成等差数列,则成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若m,n,p成等差数列,则成等比数列(两个等差数列的和仍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公差分别为,则数列{}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两个等比数列的积仍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公比分别为,则数列{}仍为等比数列,公差为取出等差数列的所有奇(偶)数项,组成的新数列仍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7取出等比数列的所有奇(偶)数项,组成的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若则无此性质;若则无此性质;若无此性质;成等差数列,公差为成等比数列,公比为当项数为偶数时,当项数为奇数当项数为偶数时,当项数为奇数时,8、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②等差中项概念;③函数法:关于n的一次函数数列是首项为p+q,公差为p的等差数列;④数列的前n项和形如(a,b为常数),那么数列是等差数列,①定义法:②等差中项概念;③函数法:(均为不为0的常数,),则数列是等比数列.④数列的前n项和形如(均为不等于0的常数且q≠1),则数列是公比不为1等比数列.9、共性非零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二、数列的通项公式各种数列问题在很多情形下,就是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总结出几种求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1.定义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的方法叫定义法,这种方法适应于已知数列类型的题目。例1.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前n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公式法:已知求,用作差法:。(合并的一定要合并,不能合并的分开写)。例2.已知的前项和满足,求3.作商法:已知求,用作商法:。例3.数列中,对所有的都有,则______;4.累加法:若求:。例4.已知数列满足,,求。如已知数列满足,,则=________;5.累乘法:已知求,用累乘法:例5.已知数列满足,,求。如已知数列中,,前项和,若,求6.已知递推关系求,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1)形如、(为常数)等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后,再求。①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例5.已知数列中,,,求.②解法:一般地,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得:构造等差数列求解。。例6.(2008年全国卷,19);在数列{an}中,a1=1,an+1=2an+2n.(Ⅰ)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Ⅱ)求数列的前项和.(2)形如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例7:,数列求和(一)主要知识:1.直接法:即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2.公式法:3.错位相减法:比如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常见拆项公式:;5.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6.合并求和法:如求的和。7.倒序相加法: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一、错位相减法求和【例1】►(2011·辽宁)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2=0,a6+a8=-10.(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eq\b\lc\{\rc\}(\a\vs4\al\co1(\f(an,2n-1)))的前n项和.裂项相消法求和【例2】(2010·山东高考理科·T18)已知等差数列满足:,,的前n项和为.(1)求及;(2)令(nN*),求数列的前n项和分组求和法:有一类数列,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例3】求和:①②思路分析:通过分组,直接用公式求和。倒序相加法:类似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方法。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正序写和与倒序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种求和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例1】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