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多篇.docx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多篇【说明】《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学流程篇一一、导入师:“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同学们说说他们的名字和著作。让学生课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先秦文化对我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现在我们共同学习探究《〈论语〉十则》,一起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出示课题。)《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篇二一、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三、创新意图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在“成语”类记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难句翻译”类练习: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朗读比赛篇三出示下列词句,每组派一名学生回答三道读音测试题,其他同学说理由并正音(音义结合),教师出示正确读音,然后根据正确率评分。不亦说()乎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知之为()知之传()不习乎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是知()也可以为()师矣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指导,可采用“摇头晃脑”式,语速稍慢,语调抑扬顿挫,在停顿、节奏、语气、感情等方面也给予点拨。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分四组读完,一组比赛后,其他三组进行点评,最后分组齐读比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打分。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课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强调个别朗读。的确,个别朗读有凸显学生朗读个性、提高朗读水平等长处。然而一味地进行个别朗读,其表现往往是:一人读,众人听。虽然老师也布置听的任务,但相当部分的学生感觉自己与朗读关系不大。个别朗读的时间越长,多数学生读书的实践就越少;被动听读的学生越多,单位时间内的朗读效率就越低。实际上,齐读不仅为全体学生的朗读实践提供机会,还具有扶优携差、共同提高的作用。适当的齐读不仅不会扼杀个性,而且利于全员训练,利于优生和学困生在各自的水平上更上一层楼。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篇四【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2、朗读、背诵课文。3、研读前五段内容。〖教学设计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