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自读课文1、介绍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生齐答:孔子说。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生: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整体感知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8、10两则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重点读音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重点词解释,总结成语()重点句子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交流写松柏的诗句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有时间讲虚词(之、乎)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个人修养.答案:一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二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三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5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7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理解填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三人行必有我师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1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反省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毅2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⑻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3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