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吨杏核活性炭建设项目建议书-完整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4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3000吨杏核活性炭建设项目建议书-完整版.doc

3000吨杏核活性炭建设项目建议书-完整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000吨杏核活性炭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镇原县3000吨杏核活性炭建设项目2、项目属性: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镇原县工信局4、项目负责人:杨建新5、建设地址: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二、项目背景:我国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资源消费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大量产生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目前,能源资源约束明显、能源供给矛盾突出、能源环境污染严重,成为制约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瓶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新技术、节约资源等并举,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高效利用能源等方式才能突破我国能源发展的瓶颈。因此,高效综合利用废旧物资,使其成为再生资源,对于减少自然资源开采,节约能源,减轻对生态坏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坏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杏子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是我县的主导产业,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杏核作为杏子的附属品,利用价值没有被完全的开发出来,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浪费,利用一定的工艺对杏核进行处理,制取精油,并且对炭化设备进行改装,在制取活性炭的同时,收集煤气、醋液和焦油等高附加值产品。不仅使得可再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制得高附加值产品,而且也为企业新增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在热解过程中,对木煤气、木醋液和木焦油等进行收集,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CO和一些酸性气体的排放量,给企业带来一个安全、清洁的生产环境,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使环境污染总是得到缓解。另外,采用气态循环流化床炭化技术,提高了传统气化炉炭、活化效率,有利于炭化料得率的提高,降低燃气的耗量,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整个过程通过各工艺的集成创新,实现了废弃杏核的高效综合利用,有利于我县杏子产业化的探索与完善,降低坏境污染,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该项目符合林业相关科技规划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产业化前景。三、项目建设条件1、区位优势:镇原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黄土塬区,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南北长91.21km,东西宽78.3km,面积3500km2。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60.06毫米,年平均气温9.5℃,最高可达39.6℃,最低-22℃。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是镇原县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实现建设绿色食品工业大县目标而建设的,是省政府批准的市级工业集中区。位于镇原县城东南部城关镇金龙行政村。目前开发建设面积370亩,完成了集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企业建设创业打造了良好的平台。规划二期工程480亩,已经完成征地拆迁和地形测绘工作,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工业集中区面积将达到800亩以上。2、资源优势:镇原县物华天宝,资源富集,其中杏子栽植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县杏树存留面积29万亩,年产鲜杏25万吨,年销售杏制品100万吨以上,杏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杏乡”。全县19个乡镇发展优质杏子基地2万多亩,从1996年至今,累计更新改造杏子经济林1173万株,其中改良山毛杏806万株,保存330万株,累计建成千亩优质杏园2个、500亩优质杏园2个、百亩优质杏园7个、50亩优质杏园12个,大约年产优质杏壳5万吨以上,资源较为丰富。3、交通优势:到2009年末,全县共有公路128条1462公里。国省干线公路3条179.8公里。农村公路125条1282.2公里。镇原县距六县区运距在160公里以内较短,能够减少原料供应的交通运输费用。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信息化企业三户,营业厅13个,代理营业网点922个,建设GSM基站151个,WCDMA基站11个,从业人员达到了1500多人,以电信业、互联网、无线通讯为基础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竞相发展。4、劳动力优势镇原县总人口53.13万人,总户数13.99万户,其中农业人口49.95万人,非农业人口3.18万人,乡镇平均人口为2.68万人,全县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45.5人;全县拥有整个劳动力18.36万人,占总人口的39%,多数为农业劳动力,可为工矿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全县每年从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可向社会提供技术人才及劳动力4771人。2010年全县大专以上(含高职)高考进线人数2588人,其中本科进线人数达到856人,居全市前列。5、政策优势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具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开发列入重点扶持项目之一。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农产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和开发,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