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学生放开手让课堂活起来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常感叹学生素质低,能力差,总认为学生不可能自主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于是过多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这样做的结果是,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养成了“吃现成饭”的习惯。疏于动脑、动口、动手,怎么能够能力强、素质高呢?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短文两篇》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写一写”三个环节,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以下就是这三个环节的课堂实录:一、师生赛读,激发学生兴趣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学生疏通生字)生1:我喜欢《日》,因为读起来特别有劲。生2:我也喜欢《日》,感觉特别有激情。师:对,激情洋溢正是巴金散文诗的一大特点。同学们应把这种激情通过朗读演绎出来。现在,我们来场朗读比赛,我一个人对你们56个,看看谁赢。(赛完师生互评了优劣,对于精彩的段落,又反复读了几次,学生们读得很投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二、学生讨论,教师帮助点拨师:同学们,你们读懂课文了吗?(许多学生都在摇头,满脸疑惑)生1:看不懂,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师:那我们先来找找关键词。生齐:日,月。师:文中还写了什么?生齐:飞蛾,夸父,姮娥。师:咱们就从这几个关键词下手,想想:“日”、“月”在文中有什么含义?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飞蛾”,“夸父”,“姮娥”?(学生自由结合展开讨论。对于大多数学生我都采取了放开手的态度,对于个别有困难请求帮助的学生,我和他们一起讨论。)生1:老师,我们觉得“日”就是光明、希望,“月”有什么意思,我们想不出来。师:那就先找出文中描写“月”的语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感觉?生2:这篇文章中的“月”特别冰冷,还是死的。师:嗯,感觉很准确,但光读课文似乎还不够,要想揣摩透彻,我们还需要干什么?生齐:联系写作背景。(学生打开练习册,阅读写作背景。)生1:我想出来了,“日”象征作者要追求的光明,“月”象征着当时黑暗、残酷的现实。师:你们几个怎么认为?生2:我们同意他的看法。(通过互相发问、争论,联系背景,合作分析,最终学生都能够自己揭开答案的面纱。)三、拓展练习,提高创新能力师:自古以来,“日”是光明、希望的象征,“月”是亲情、乡情的媒介物,而巴金先生却跳出俗套,借“飞蛾”,“夸父”,“姮娥”的形象来赞美人们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给人以启迪、教诲。因此,文章有种“旧中出新”的意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现在,就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旧瓶装新酒”,赋予以下成语以新的意义。(出示成语“班门弄斧”、“异想天开”、“见风使舵”。学生讨论、书写)(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兴致很高,讨论激烈,有许多好的见解。)生1: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在鲁班门前弄斧,说明敢于表现自己。生2:班门弄斧没有错,我们就是要敢于挑战权威,才能进步。师:对,同学们的确应该敢于“班门弄斧”,积极展现自己的才华。生3:没有理想,人类就不能进步,异想天开是要我们敢于想象,追求理想。生4:我觉得异想天开就是要有奇思妙想,大胆创新。如果人类不曾幻想像鸟儿一样在空中翱翔,如鱼儿一样在海中畅游,那么世界上可能就不会有飞机,潜水艇了。师:说得太好了,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异想天开”推动了社会前进的车轮。生5:随着风向而转舵,其实也是抓住机会的表现,不然的话,可能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生6:我觉得还有,做事不能太死板,要学会灵活变通。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敏捷呀。的确是这样,当今社会风云变幻,只有及时了解时局形势,才能抓住机遇。所以“见风使舵”也是一种生存、发展的手段。(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学反思: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互助的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做的实效性可能在短期内显现不出来,但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必定是有利的,所以必须要有信心的坚持下去。这种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学得有序、有理、有利;让学生在获得了自主后,不因过度自由而吃不饱,真正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钻研兴趣,提高钻研能力,获得真知。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揣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