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果名称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探索面向海西的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完成人林从华、唐春媛、潘敏文、龚海钢、黄莉芸、杨芙蓉成果完成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推荐等级建议二等奖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福建工程学院推荐时间2009年3月6日成果科类工学代码eq\o\ac(□,0)eq\o\ac(□,8)eq\o\ac(□,0)eq\o\ac(□,1)eq\o\ac(□,2)eq\o\ac(□,2)福建省教育厅二○○九年二月一、成果简介成果曾获奖励情况获奖时间获奖种类获奖等级奖金数额(元)授奖部门2006——2008全国城市规划专业院校“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佳作奖(7项)全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2007.42009.1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2008.8《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景观概念规划》和《中国·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总体规划》规划项目三等奖(2项)福建省建设厅2008.12教学成果《城市规划本科实践教学研究与创新》一等奖福建工程学院2008.12教学成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特色探索与实践》一等奖福建工程学院2008.9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五年制”不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唯一选项》三等奖福建工程学院成果起止时间起始:2003年12月完成:2009年1月主题词实践能力;海西;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本成果是在二个校级支撑课题大量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针对海西城市规划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我校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提出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专业性工程实践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创新城市规划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2)结合《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特色探索》(GA-J-03-17)和《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工程实践教育研究》(GA-J-04-09)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人文素质与工程背景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性教学按基本技能训练、基础性教学实验和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实践等三个层面进行。构建“以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为主线,其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紧紧围绕提高城市规划设计能力要求而设置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各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内容上相互补充整合”的课程体系。(3)针对办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专业培养计划,探索教学方法,加强社会交流,提高专业办学影响。在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教学计划和搭建“三结合”育人平台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亮点。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方面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自2006年起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课程作业(规划设计、调查报告)交流评优活动共获得7项佳作奖;参加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两届城市规划文化节活动获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奖人次居同期全省高校首位。“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验区”被评为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自2003年开设城市规划专业以来,我们每学期都召开教学研讨会,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充实和完善专业培养计划,目前已实施的计划有2003版、2004版、2006版和刚修订完成的2008版专业培养计划,逐步形成层次结构清晰的课程模块和环环相扣的课程组合,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二方面:(1)课程模块层次结构清晰:公共课+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综合运用课模块课程群教学目的专业技能课模块专业技能基础课+专业技能拓展课由浅入深,全面培养美术绘画技能,电脑制图技能、建筑设计技能、城市规划设计、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能力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专业知识基础课+专业知识拓展课从建筑空间入手,逐步扩展到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了解和对城市区域总体布局的分析与规划。针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特点,课程内容呈螺旋式上升,使学生逐步掌握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和方法,不断提高其设计能力公共课模块与综合运用课模块军事理论、思想政治理论系列、体育系列、语言与技能系列、方法论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自然科学系列、艺术系列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2)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环节教学目的与要求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生产实习到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的设计、研究或管理部门顶岗实习,完成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注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