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阶段是青年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他们最终确立的人生理想的最关键时期。作为学生的青春导师,应该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呢?现将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当代大学生人生正想教育”研究启示提供给各位,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帮助。第一,针对处于人生理想发展成熟阶段的学生,学校可以在这类学生中选择选择“有理想、有行动”的典范,开展典范教育,建设“追求理想,实践理想”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针对处于人生理想发展上升阶段,已经具备明确人生理想,但没有付诸实践努力的学生,老师应根据他们人生理想的关注内容,鼓励其参加有利于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活动,并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他们走出空想,进入人生理想发展的成熟阶段。第三,处于人生理想发展探索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理想意识,正在积极探索自己的人生理想。对这部分学生,学校需要着重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老师可以通过专题讨论、辩论、演讲、文学作品赏析、影视哲学等教育手段,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帮助学生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树立人生理想,引导其进入人生理想发展的上升阶段。第四,处于人生理想发展迷茫阶段的学生,是高校人生理想教育的重点对象,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是高校人生理想教育亟待攻关的主要难题,必须结合前三个阶段的措施和方法。文史类学生更倾向于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或者正在寻找人生理想。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文史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学习内容的差异。文史类学生的课程会更多地涉及诸如文学、历史、语言、文化、艺术、政治、教育、社会等知识的学习,容易引发学生对于人生意义、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问题的思考和选择;理工类学生的课程,则更侧重于原理、公式、实验、数据、研究方法等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学习内容鲜少涉及价值及意识形态等问题,不易于引发学生对于人生理想的探索。引导学生跨学科课程的选择范围,保证学生可以切实根据各自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研究表明,生涯背景是学生“确定人生理想”及“实践人生理想”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城市学生更倾向于具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进行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和教育经历,是大学生人生理想城乡差异的决定性因素。首先,农村学生往往没有城市生活经验,父母又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指导,他们在考入大学之后,会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逐步了解并融入城市生活,继而思索自己未来的人生定位,树立人生理想。相比而言,城市学生没有上述适应问题。其次,城乡学生步入大学之前的教育经历也会对他们人生理想的现状产生较大影响。高考是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和跳出农门的捷径。在中学学习阶段,提高学习成绩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因此,农村的中学教育普遍单维地指向提高学习成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方面,往往得不到同重视。三、针对学生生源背景进行多维度引导三、针对学生生源背景进行多维度引导三、针对学生生源背景进行多维度引导三、针对学生生源背景进行多维度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