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汇总.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汇总.pdf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汇总.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历史(纲要上-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手册(一)政治制度一、分封制(周)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作用:(积极与消极)课本P7二、宗法制(周)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课本P7三、礼乐制度(周)作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四、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五、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皇帝制度的三个特点:课本P16)②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郡县制(地方管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的标志影响:积极作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六、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课本P22)①.推恩令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②.中外朝制度③.州部分设刺史八:东汉灭亡的原因(课本P24)九、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作用、地位(课本P41)十、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1.收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课本P52)①政治上:削其权②财政上:制其钱③军事上:收其兵2.分权——分散机构权力(课本P52)①中央:二府三司制②地方:四监司、通判3.为抑制武将——崇文抑武方针(课本P53)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课本P53)十一、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背景:疆域空前扩大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行省制的目的、性质、地位、影响(课本P61)十二、选官制度的变化***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秦国至秦朝——军功爵制度汉代——察举制(选官标准及影响)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及影响)隋唐宋至清朝——科举制(选官标准及影响)十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4、农业政策(1)重农抑商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②评价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古代手工业分类特点地位成就冶铁:东汉的水排;南①由政府直接经北朝的灌钢法;官营手工营,集中大作坊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制瓷业②产品不计成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