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suízhe)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4、先帝不以臣卑鄙(bēibǐ)。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bēibǐ)无耻。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ɡǎichénɡ)“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gōngláo)大,拜他为上卿。(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lìr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shīsè)。(司马光《赤壁之战》)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yīncǐ),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shīwù),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九)应当(yīngdāng)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lìrú):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文言文翻译专题(zhuāntí)指导前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请大家(dàjiā)作好笔记。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biāozhǔn):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cíyǔ)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cíyǔ),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等。1.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2.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yǔfǎ)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