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政发[2011]314号“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6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宁政发[2011]314号“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doc

宁政发[2011]314号“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宁政发〔2011〕314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规划一、前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纷纷启动了“绿色新政”,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侧重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实现发展本身的可持续性,体现了强烈的绿色意识和转型取向,既表明了我国参与世界绿色发展行动的决心,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步入新的历史起点。“十二五”时期,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牢牢把握主题主线,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生态现代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我市既紧迫又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课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内,落实“生态为基”方针,破解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融合发展的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艰巨的任务。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绿色城市,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新潮流,意味着污染能耗有效控制、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南京,是我市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战略品牌,“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彰显南京“山水城林”生态优势,推进生产清洁化、生活低碳化,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决定性的步伐,实现生态良好宜居、市民健康文明,让家园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一)规划原则本规划编制重点把握四个关系,一是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发展与保护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毫不动摇促发展,又要坚定不移抓保护,通过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发展植入更多的绿色GDP。二是把握好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不仅关注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在内的一系列有形之绿,更重视包括绿色文化、绿色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无形之绿。三是把握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集中力量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从根本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四是把握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绿色都市建设是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的,必须根据城乡发展的不同基底、不同特性、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远景规划到2020年。(三)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89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1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年);(1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4)《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5)《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6)《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年);(17)《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18)《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4年);(19)《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2004年);(20)《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2009年);(21)《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22)《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3)《南京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24)其他相关规划等。二、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需要解决。1、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但重化工特征仍然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做大服务业,做强制造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