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常用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54 大小: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常用版).doc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常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溧阳市强埠初级中学高国民周俊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一组探讨生命意义,抒写人生体验的文章,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也有很强的文学性。在前面几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去体验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错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饱含作者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内蕴浓浓的亲情,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强烈的抒情意味;《送东阳马生序》展示的是作者对少年时期艰苦求学历程的回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意象、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的诗;《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创作的一首具有哲理意味的诗。二、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因此,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受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学生在理解本单元含蓄的抒写人生体验时仍有一定的难度。2、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三、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研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4、通过诵读、识记,积累优美的语言。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6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2课时)★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1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专题叶(1课时)五、单元教学过程第1课时错过(刘心武)(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2、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疏通文意。审视自己生活中的“错过”的经历,反思自己对其的态度。课堂学习:第一块:唤醒记忆,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导入:“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同学们,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有过“错过”的体验吗?请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成长故事。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相互交流。2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面对这种种“错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也来看看作家刘心武是如何对待“错过”的。听,思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对待“错过”的态度是什么?依据文中12、13段回答:一是习惯,二是品味。反思第二块:联系旧知,理清结构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课文共15段,作者是怎样安排结构,向我们阐述如何对待“错过”的?讨论,交流:首先讲了什么是“错过”,其次讲了为什么会有“错过”,最后讲了怎样对待“错过”。2依据学生回答,板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据此,本文可如何划分结构?思考,交流:一(1、2)、二(3—6)、三(7—15)3介绍杂文知识:本文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以作为议论文学习。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听教师介绍,回答:议论文一般有三部分组成,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4指导学生完成板书完成板书,体会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5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找出例段。独立思考后回答(第2、5段:事实论证;第7、8段和9、10段:对比论证;第14、15段:比喻论证。)反思第三块:重点研读,品味哲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研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独立研读文本2巡视,或参与某组。小组交流,解决疑难3师生重点研析: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可提示:“错过”能不能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